6月下旬以來,湖北全省遭遇多輪暴雨襲擊,花生、大豆、芝麻等夏季油料作物受災嚴重。災情發生后,中國農業科學院
油料作物研究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積極組織各領域專家開展災情調研和恢復災后生產自救工作,力求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暴雨期間,
油料所花生專家廖伯壽、芝麻專家張秀榮、大豆專家周新安帶領團隊成員分赴紅安、新洲、鄂州、仙桃等地調研花生、芝麻和大豆的受災情況。根據初步統計,僅紅安縣花生受災面積就在20萬畝以上,天門、鐘祥、沙洋等花生主產區同樣受災嚴重。專家估計,全省大豆、花生和芝麻的受災面積分別約為100萬畝、80萬畝和100萬畝,減產幅度3成左右。
如何降低災害損失,早日恢復生產是擺在當前災后重建的頭等大事。
油料所專家建議,一要加大長期泡水農田排水力度,盡快恢復生產,抓緊改種綠豆、早熟大豆、秋芝麻或青貯玉米等作物;二要抓好旱地花生、芝麻和大豆的后期田間管理,切實減輕災害影響;三要積極推廣水田花生起壟種植,降低漬害和澇害風險。(通訊員 鄒仕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