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踐行農科人的使命擔當
援藏,是一種情懷,是一次歷練,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潔白的雪山,湛藍的天空,漫山的羊群,淳樸的笑臉,還有那開遍雪域高原的格桑花,這一切,對于張繼宗來說,是神圣難忘的體驗,也伴隨著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2019年8月,時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以下簡稱資源區劃所)綜合辦公室主任的張繼宗同志,積極響應部院黨組的號召,作為農業農村部第九批援藏干部之一,到西藏農業農村廳掛職。為了支持丈夫全身心投入援藏工作,妻子主動辭去在北京的工作,帶著年幼的孩子回到河南老家照顧年邁多病的雙親,張繼宗同志帶著組織的重托、親人的支持、藏族同胞的期望開啟了為期三年的援藏之行。
初到西藏,張繼宗隨自治區脫貧攻堅普查督導工作組,在林芝到村入戶核查脫貧實效和普查情況。期間,在與一脫貧戶交談時,女戶主突然情緒激動,淚流滿面,因為對方不會說普通話,工作組成員面面相覷,舉手無措。待女戶主情緒平緩,通過翻譯,才得知她是因為感恩落淚的。黨和政府幫她蓋了房,三個孩子全部免費上了學,她自己還有公益崗補助,生活富足,有希望、有奔頭,每每感念黨恩,便會忍不住潸然淚下。在走訪核查中,所有脫貧戶都表達了同樣的情感。此次經歷,使張繼宗深刻體會到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的偉大意義,切身感受到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各行業部門工作人員踏實的工作作風和扎實的工作成果,也充分認識到,自己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從西藏當地實際出發,基于崗位職責,做實事、求實效,不辜負“援藏干部”的神圣使命。
阿里遠,那曲高,昌都險。赴藏后的第三個月,張繼宗作為組長,于2019年10月初帶領區、市兩級聯合驗收組赴昌都市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成果核查驗收工作。驗收組連續下鄉21天,先后到昌都市11個區縣31個鄉100余個村莊進行現場查驗,總行車里程達6000公里。工作沿途,多次遭遇高山落石、山路暗冰、急轉彎會車和車輛器件損壞等險情,張繼宗因為高原反應、氣溫驟降導致身體不適。但他沒有退縮,帶領驗收組的同志們堅持工作,白天與基層工作人員座談,或到田間地頭、村落農戶查驗現場,晚上交流核驗結果,分析存在問題,提出驗收意見和整改措施。經過努力,圓滿完成了驗收任務,為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與管護等后續工作提供了基礎依據,為保障昌都市11個區縣口糧安全,嚴守糧田紅線提供了堅實支撐。
張繼宗同志服從組織安排,任區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副處長(正處級),他快速進入角色,積極履職盡責,扎實學習業務知識和工作方法,兩年間先后處理各項事務數百件,參加組織4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申報并成功獲批,主筆或組織起草方案、辦法、報告等數十篇,多篇獲自治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肯定性批示。組織確定了10個第一批自治區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組織開展西藏自治區農業種質資源普查,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編制《西藏自治區“十四五”時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西藏自治區“十四五”時期現代種業發展規劃》。兩年來,張繼宗同志努力做“神圣國土守衛者,幸福家園建設者”,展現了農業農村部援藏干部的優良風貌,得到了受援單位的充分肯定,被評為“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2020年度優秀公務員”。
高原工作環境艱苦、工作任務繁重,且長期在缺氧、低壓條件下高負荷工作,對張繼宗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考驗。援藏以來,張繼宗的體重掉了17斤,以前合體的衣服穿在身上變得肥肥大大,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長期服藥已是家常便飯。所里的同事赴藏看望他時,看見各種藥物擺滿了房間的茶幾,這些都是他每天必服的“口糧”,心疼的掉下眼淚。以己及人,張繼宗切身體會到西藏農牧系統同事們的不易,考慮到西藏農牧系統干部職工很多人患上了多種慢性病,對就醫都有迫切需求。在他的協調下,農業農村部第九批援藏干部邀請北京援藏醫療專家團隊到西藏農業農村廳,為自治區農牧系統職工開展義診活動,免費贈送藥物,并為許多職工后續治療搭建了便利的通道,得到當地干部職工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
赴藏工作后,最虧欠的就是家人。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每次提及年邁多病的父母雙親、操勞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張繼宗便會潸然淚下。他的妻子深明大義,主動辭去在北京的工作,專心照顧年幼體弱的孩子,為了能讓張繼宗心無旁騖地投入到援藏工作中,更是帶著孩子回河南老家,代張繼宗照顧家中年邁的父母雙親,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全家的重擔。援藏期間一次返鄉探親,入睡前的燈光下,發現三歲的兒子睜著雙眼不肯入睡,張繼宗問兒子為什么,兒子說:“我怕,我睡著了,明天太陽出來,爸爸就不見了。”果真如孩子所言,第二天一早,孩子還在睡夢中,張繼宗就已經帶著對老人的愧疚、對妻子的虧欠、對孩子的不舍,早早踏上了回藏的征途。有人問起張繼宗赴藏工作的熱情和勁頭從哪里來?他說從小聽說十八軍和孔繁森為西藏舍生忘死,感天動地的英雄事跡,感動之余,去看看西藏,為西藏做些什么的想法便早早在心頭萌生。2007年第一次出差西藏,終于看到了地大物博、神奇美麗的青藏高原,也切身感受到了西藏與其他省份的巨大發展差距,于是,為西藏三農工作貢獻自己力量的想法便正式成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之一。援藏提供了一個契機,援藏對張繼宗而言,又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舍小家、為西藏,把汗水熱血灑在高原上,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是張繼宗的追求,更是廣大援藏干部的真實寫照,也是廣大農科人高尚情懷的體現。
部、院、所各級領導和研究所同事的關心和幫助,是張繼宗同志的堅強后盾。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劉現武,科技局局長楊鵬、人事局副局長吳京凱、資源區劃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長吳文斌先后來藏看望他,資源區劃所黨委書記王秀芳和郭同軍也通過多種方式,想方設法幫他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同時鼓勵他充分借助院所平臺,發揮自身特長,為西藏“三農”事業貢獻力量。兩年來,張繼宗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部、院、所各級組織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積極聯系資源區劃所在農業農村區域發展、資源區劃、遙感信息、農田建設、綠色發展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先后安排數十人次的專家團隊赴藏開展科技幫扶,通過編制規劃、綜合評價、現場培訓等多種途徑,助力西藏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7月,張繼宗到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看望結對幫扶戶,盡管已經實現脫貧,但個別農戶落后的思想觀念、較差的居住和生活條件,與區內其他地市脫貧水平較大的差距都讓他難忘。感慨之余,也深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相對貧困將長期存在”論斷的科學性,認識到西藏“三農”工作任重而道遠,永遠在路上。張繼宗說,組織安排的援藏是三年,但他會一直結合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竭盡所能,長期持續為西藏“三農”事業貢獻力量。(通訊員 金云翔)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