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組織省內外專家在浦江縣黃宅鎮六聯村和諸暨市王家井鎮會議橋村召開的“超級早稻新品種中早22機插和拋秧示范現場考察評議會”。“中早22”是中國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常規早稻新品種,2004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6年4月被農業部認定為我國首個長江中下游稻區的超級常規早稻品種。該品種去年在浙南的江山縣示范獲得成功,年推廣面積已達10萬畝以上,百畝示范平均畝產617.7公斤,其中最高畝產693.7公斤,創造了長江中下游稻區雙季早稻產量最高記錄,引起轟動,各地農業部門和種糧大戶紛紛要求引種試種。
在浙南能大面積獲得超高產,在浙江中部地區會怎樣?這是浦江縣黃宅鎮六聯村種糧大戶黃一聲的擔憂。他聽到中早22這么好,一下子引種種植了115畝,種了后開始擔憂了,一是擔憂中早22植株高,抗倒性會不會有問題?二是中早22抽穗要比其他品種遲,會不會影響晚稻的栽插?在現場會上,他表示以前的擔憂現在變成的放心。中早22植株高但抗倒性特別強,今年的碧利斯臺風也奈何不了它,因此對它的抗倒性非常放心。中早22抽穗遲,但灌漿速度快,對生育期沒有影響,這是第二個放心。在示范片里,中早22長勢穩健平衡,穗大粒多,轉色好,青稈黃熟。黃一聲說,已多年沒有看到像中早22這么好的品種了。今年種中早22增產是肯定的,平均畝產比以前種的早稻品種增產50公斤沒問題。現在種稻國家政策好,有補貼,加保險,科研人員又培育出這么好的品種,這真是我們種糧大戶的福氣。
浙江省人多地少,提高水稻單產非常重要,但由于自然災害尤其是臺風頻繁,水稻單產一直處于全國中游水平。最近,浙江省政府專門出臺提高水稻單產的文件,希望通過良種良法結合,使該省的水稻單產在現在基礎上,提高50公斤,推廣超級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
浦江考察評議會現場
諸暨考察評議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