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遺傳育種研究室黨支部被湖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授予“紅旗黨支部”榮譽稱號。
油菜遺傳育種研究室黨支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建設,推進黨建與科研工作互融互促,支部建設與研究室發展互補互推,凝煉形成了“堅持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促進黨建與業務工作雙提升;堅持黨內監管和研究室管理同發力,促進研究室發展不斷上水平;堅持支部工作與科研規律相適應,促進支部工作方式有創新;堅持互比互學互促爭創先進,促進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有成效”的“四堅持四促進”支部工作法,支部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對團隊科技創新和能力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支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三個面向”“兩個一流”重要指示精神,針對油料領域“卡脖子”的科技難題,選育出了含油量高達65.2%的油菜新品系,再次刷新油菜含油量世界紀錄;培育出了歷史上含油量最高、第一個超過51%的品種中油雜39;育成了我國首個高油高產油莎豆品種“中油莎1號”;選育了“陽光2009”等一批耐漬油菜新品種,提高了我國稻田油菜產量和抗性,2018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多項技術產品列入農業農村部、省級主推品種與技術。品種推廣取得了良好成績,累計示范推廣油菜品種中雙11號、中雙9號、中油雜19、中油雜200、中油36等品種1000萬畝以上,2017-2018年實現直接經濟效益1000萬元,有力地促進了我國油菜產業發展,為保障國家油料供給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支部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等重大行動,引領團隊深入陜西安康、湖北恩施和江西婺源、湖北襄陽、荊州等國家深度貧困地區和鄉村振興重點推進區,帶頭上門送技術、出主意、做示范,推動了當地油料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在陜西安康,依托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利用高端功能蔬菜開發技術以及優異“油蔬”兩用油菜品種的示范推廣,助推當地富硒油菜產業進一步發展。在湖北恩施建立了高標準的品種繁育基地,采用高效油菜種植模式,每年為該村增收30萬元,參與制種的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成為穩定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通訊員 鄒仕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