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正當全國人民渴望闔家團圓的關鍵時刻,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波及全國。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為了保證團隊多年雪茄煙育種試驗的順利進行,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張興偉副研究員主動請纓,奔赴海南雪茄煙育種第一線,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和新時代農業科研工作者的“三農”情懷。
心系試驗 終止休假奔赴海南煙田
近年來,雪茄產業在國內外蓬勃發展,成為煙草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我國雪茄原料嚴重依賴進口,盡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雪茄品種,是擺在中國煙草行業面前尤為迫切的問題,也成為張興偉的努力方向。
新春佳節,張興偉與家人團聚的同時,心里還一直惦念著海南試驗田里的雪茄煙。考慮到雪茄育種工作不能中斷或停滯,假期沒過幾天,他便打算起身前往海南。對此,妻子和母親一致反對:“本來平時就忙得見不上面,好不容易盼來的假期團圓,怎么又要提前走?”兩個可愛的女兒也滿是不舍:“爸爸,不是說好多陪我們玩幾天嗎?”張興偉低著頭,不忍心迎上妻兒及老母親難舍的目光,“若不去,試驗就錯過關鍵期了。”他戴上厚厚的口罩,大年初五就踏上了返回海南雪茄煙試驗基地的征程。
克服困難 防控疫情不忘田間調查
到達海南后,張興偉根據當地疫情防控要求,給自己和同行的1名科輔人員制定了詳細的防控措施:每日監測體溫,做好登記;自己做飯,減少交叉感染;佩戴口罩,與雇用的當地工人進行線上交流;田間調查時人員散開,彼此間隔3米以上;除了試驗調查,待在房間統計處理數據。
疫情期間,恰逢試驗田雪茄煙盛花期,是選株、雜交自交、性狀調查、單株拍照及采收的關鍵時期,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加上交通不便、人手短缺,為了不延誤研究進度,張興偉帶領工人加班加點工作。慢慢的,工人們流露出畏難和抱怨情緒。張興偉發現后,主動在空閑時與大家在微信群里交流談心,一邊安撫工人情緒,一邊盡可能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咱們這地可是雪茄煙的優質產區,別看現在累點,等培育出咱們自己的雪茄品種,就不會一直受制于外國人,好日子在后頭呢。”張興偉鼓勵大家,也鼓勵自己。正月十五這一天,張興偉給科輔和工人放了假,獨自一人步行到試驗地繼續做好調查。在他的帶領和堅持下,田間調查和選種工作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為雪茄煙品種培育又進一程。
忘我投入 信心滿滿推進雪茄育種
海南的中午已經十分炎熱,張興偉每天頂著烈日給3米多高的煙株做雜交,汗水順著脊背往下流,像是有無數蟲子在身上爬,沒等修完一株煙花,全身衣服已經濕透了。有一次,腳下踩著的煙框由于高溫變形失去支撐,他突然從高處摔了下來,眼眶撞傷,胳膊劃了一道大約5厘米長的口子,所幸修理煙株的剪刀離他有十幾厘米遠。張興偉擦擦血跡,繼續做起雜交。
當部門領導得知張興偉受傷,打來電話慰問時,張興偉一句傷勢和困難都不提,講的全是研究進展。這就是煙草所的育種人,他們用了多年的時間,收集了國內數量最多類型最全的雪茄種質資源,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鑒定編目,開展深入的分子及遺傳理論研究,并在雪茄煙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疫情一定會被戰勝,我們的國產雪茄品種一定會很快培育出來。”張興偉說。望著滿田長勢喜人的雪茄煙,他信心滿滿,作了一首小詩以為紀念。(通訊員 鞠曉暉)
靜待疫散花開
一天愁云終將散,還我遼闊萬里天。
海浪聲聲連金鼓,春風陣陣過大關。
疫病俏隨殘雪去,山花怒放渡劫歡。
假我時日養戰馬,重整雄姿傲山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