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不忘初心游故地 喜看發展憶當年
鄭果所離退休職工赴寧陵基地觀摩
發布時間:2018-10-08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作者:高立新
9月27日,金秋氣爽,瓜果飄香。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離退休職工80多位老專家到寧陵基地進行觀摩,感受鄭果所三代科學家扎根沙地,服務百姓的艱難歷程,體會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新面貌。
在劉花橋村的萬畝梨園里,在功德碑前,曾經見證立碑的老同志喬憲生激動地介紹了當時鄭果所專家們幫助村民解決梨樹問題和立碑的經過,寧陵縣是“不忘初心、扎根沙地、攻堅克難、造福百姓”的鄭果所“寧陵精神”發源地。1964年起,鄭果所的老專家開始到寧陵縣劉花橋村蹲點,幫助當地農民解決梨樹病害問題,培養出一批農民技術骨干,帶動了全縣的果樹發展。如今,萬畝梨園已成為當地美麗鄉村的名片,成為當地支柱產業,1998年,寧陵縣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唯一的優質酥梨生產基地。梨產業的發展給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富裕起來的梨農吃水不忘挖井人,2008年,劉花橋村民在自家的梨園里,自發捐資豎起了3塊功德碑,將鄭果所崔致學等9位專家的名字鐫刻在碑上,生動體現了“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功德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
近年來,鄭果所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們秉承老一代專家的精神,繼續奔赴寧陵開展梨樹試驗與技術推廣,助力寧陵真正實現了果業強、果農富、果鄉美,幾十年來科技工作者給劉花橋村甚至是寧陵縣帶來了巨大變化。三代科學家數十年如一日,扎根沙地,攻堅克難,傳授新技術,推廣新品種,促進了寧陵酥梨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使寧陵成為黃河故道地區果樹發展的樣板和旗幟。(通訊員 趙倩)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