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院知識產權保護辦公室聯合海淀區工商分局和北京晚報對海淀區雙清路一家冒用中國農科院名義生產、銷售蜂產品及其它保健品的公司進行了清查,查處大量假冒偽劣蜂產品、螺旋藻、靈芝孢子粉等系列產品,價值人民幣6萬余元。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農科院知識產權保護辦公室陸續接到群眾反映,在一些居民小區和高校內,有人以流動方式在銷售外包裝上印有“中國農科院北京香蜂園生物科技開發中心”字樣的蜂膠膠囊、蜂王漿膠囊以及螺旋藻、靈芝孢子粉等系列產品。經調查取證,北京香蜂園生物科技開發中心與中國農科院沒有任何關系,中國農科院也從未授權該公司經營農科院的蜂產品及其它保健品。因此該公司涉嫌冒用中國農科院名義,侵犯了我院的名稱權,也極大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擾亂了市場秩序。為此,中國農業科學院知識產權保護辦公室向海淀區工商分局提出申請,要求按照《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對該公司進行查處。海淀區工商分局給予了大力支持,對這些冒用中國農業科學院名義生產、經營的產品進行了收繳,并給予其5-20萬元的罰款。
北京晚報的記者全程跟蹤了整個查處行動,并將所見所聞進行了曝光。同時,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使消費者能夠買到貨真價實的中國農科院蜂產品,還在晚報上對“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和其經營的系列蜂產品品牌——“華興”牌作出聲明。北京晚報的報道,引起了廣大市民強烈的反響,幾天來就有200多位市民打來咨詢和舉報電話。針對此次事件,中國農業科學院知識產權保護辦公室表示,今后還要對冒用中國農科院名義銷售各類產品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和堅決制止,加大保健品市場維權保護工作的力度,進一步凈化京區市場環境。
分享到
嚴禁“蜂”產品冒名“瘋”賣
發布時間:2005-08-17
|來源: 院辦公室|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