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7月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黨支部和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第三黨支部赴內蒙古敖漢旗開展“走基層、訪農戶”主題黨日活動。
敖漢旗旱作農業是北方旱作農業的典型代表,歷史悠久,橫跨八千年的時間,2012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命名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暨“世界旱作農業發源地”,耕地面積400萬畝,是全國縣級最大優質谷子生產基地。
活動中,全體黨員先后參觀了敖漢旗下洼鎮草原村千畝膜下滴灌谷子示范區、興隆溝碳化谷物出土地、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旱作農業廣場、敖漢旗農業遺產品種保護基地、敖漢旗博物館等,深入了解谷子等特色作物科研與產業發展情況、了解粟與黍的起源和旱作農業的發展歷程。黨員們還組成7個調研小組,分別走進興隆洼鎮大窩鋪村7個村民小組14個農戶,帶著問題進行調研。黨員們每到一戶,都詳細詢問他們的種養規模和收入、家庭支出、農技培訓、國家惠農政策落實等情況,了解需求、收集建議,共話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呈現的好氣象與新變化。
在支部大會上,科技局黨支部書記梅旭榮同志結合業務工作,作了題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科技創新”的黨課。兩個支部共同就如何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共建制度化等內容開展了座談交流,并對敖漢旗發展優質雜糧品牌、促進農牧業發展和農牧民增收致富等開展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兩個黨支部還聯合召開反對和防止“四不”問題組織生活會,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深入查找“四不”表現,分析產生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嚴肅認真地開展了批評與自我批評。
這次活動為黨員干部提供了一個與基層和農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通過調研了解農民最急最難的突出問題,尋求推進解決的思路與舉措,使黨員領導干部接地氣、受教育、轉作風,深入基層更實,調查研究更透,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以實際行動彰顯中國農科院黨員領導干部的良好形象。
科技局20名黨員干部、環發所第三黨支部10位黨員干部參加了活動,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赤峰農牧業科學研究院和敖漢旗興隆鎮部分黨員一同參加了主題黨日活動。(通訊員 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