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為迎接“五四”青年節的到來,深入了解研究所的發展歷程及歷史沿革,增強青年同志作為一名“
環發所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黨委聯合團支部邀請研究所老科技工作者陶毓汾研究員作了題為“了解所史知所情,增強責任使命感”的主題報告會。報告會由所黨委書記栗金池主持。
陶毓汾指出,研究所誕生于“一五”(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之初,是在國家對農業氣象事業需求的基礎上成立的,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而逐漸成長起來的,因此科研工作必須根據國家農業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農業生產實際,主動為農業生產提供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服務。
陶毓汾表示,研究所的順利誕生和發展與竺可楨、涂長望、楊顯東、何康、趙九章、陳鳳桐、丁穎、呂炯等老一輩科學家對農業氣象事業的熱心倡導、全力支持、無私奉獻和開拓進取精神密不可分。農業氣象研究是建國后才開展的一項全新的科研工作,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中發展前進的,這中間有許多經驗,同樣也有許多曲折、困難和教訓。研究所自建所開始就是多部門合作、多學科協作配合的研究機構,發展到現在經歷過多次分分合合,取得的這些成績十分不易。因此,團隊精神對于研究所來說尤為重要。他勉勵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克服困難,不懈追求,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把他們開創的事業發揚光大。
栗金池指出,陶先生的報告使青年職工對研究所60年的發展歷程和研究所老一輩科學家們的工作狀況和精神風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她強調,青年人正處于人生事業的起步階段,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們艱苦奮斗的精神,要懂得感恩,學會包容,要受得了委屈、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她希望青年一代在建設世界一流現代研究所的進程中,永遠面帶微笑、充滿激情,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在研究所建設與發展的舞臺上盡情釋放青年人的才華。
聽取報告后,全所青年職工及在讀研究生100余人就研究所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據介紹,陶毓汾研究員1954年畢業于河北農學院農學系,同年進入華北農科所農業氣象組(
環發所前身)工作。曾赴蒙古國從事農業氣象的援建工作,先后發表、出版了多部學術論文和著作,是壽陽野外觀測試驗站創始人之一,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山西省壽陽縣榮譽市民和治旱興農功臣等光榮稱號。(通訊員 苗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