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四川汶川重大地震發生以后,地處成都市區的我院沼氣科學研究所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在組織自救的同時積極組織援助重災區抗震救災工作。5月15日下午一點,所長兼黨委書記鄧光聯、副所長方向帶領我所年輕同志分赴此次重災區彭州市和綿竹市,實地了解和考察當地農民的受災情況,為下一步生產救助做好技術儲備。
5月15日下午3點,由所長鄧光聯帶領的第一小分隊到達四川省彭州市,將16個編織袋裝的棉被、衣物,及2萬元現金、16箱礦泉水通過彭州市農業局,轉授受災農戶。短暫的捐贈結束后援助小分隊又趕赴彭州市葛仙鎮官倉村、洪巖鎮梨花村兩個受災區進行沼氣及農業生產受損調查。考察中了解到在這次地震中兩村共死亡9人,所到之處農民住房幾乎全部倒塌,基本處于災后自救狀態,自搭簡易棚居住,幾戶人家共煮飯生活。大部分沼氣池都已無法正常工作,從表面看池體裂縫引起的料液泄露、輸氣管道損壞是不能正常使用的主要原因,只有極個別農戶家的沼氣池還可以產氣。據彭州市的農能辦同志介紹,全市共有沼氣池12000余口,通過這次地震不能正常使用的估計在80%左右。
彭州的兩個村大田農作物受損情況不很嚴重,但面臨油菜和小麥即將收獲,災民們目前對生活居住還發愁,顧不及搶收油菜和小麥,如果不能及時收獲,將會引起很大的損失。再是在這次地震中洪巖鎮梨花村,共計667戶,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有大棚木耳,還未來得及收獲第一批木耳,遭遇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將大棚震垮的在90%以上,只有少數用角鋼作為支柱的大棚未完全倒下(但也岌岌可危),平均每戶投資都在4萬元左右,主要是貸款,災民們十分痛心,就是還存在的大棚,由于斷電4天了,不能及時為菇基澆水,也很難有收成,農民心中十分著急。
彭州受損房屋
木耳大棚被毀
由副所長方向帶領第二小分隊到達四川綿竹市,將16個編織袋裝的棉被、衣物及2萬元現金、12箱礦泉水等物品捐贈予綿竹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綿竹市農業局和農能局的同志介紹了受災相關情況,這次綿竹市受災很嚴重,估計已有5000余名同胞不幸遇難,還有很多人被埋廢墟之中,當前面臨水、食物和藥品缺乏的問題。中心廣場的綿竹災民反映,目前人的糞便處理是一個大問題,城里已出現一定程度的臭味,容易引起疾病傳播,現在城里的化糞池和污水凈化沼氣池均有破壞,大中型沼氣工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下午16點左右,小分隊趕赴綿竹市遵道鎮、九龍鎮和漢旺鎮等三個沿山地區進行沼氣及農業生產損失考察。在考察的農戶中,大部分沼氣池都被房屋掩埋,已無法正常工作。九龍鎮的村民李大叔說:“我家以前有兩口沼氣池,產氣很足,一日三餐都靠沼氣點火做飯,現在沼氣池全部報廢了。”在沿途考察中看到養殖場被摧毀,95%的農戶房屋及豬圈垮塌,豬被壓死。從目前考察的情況來看,池體裂縫引起的料液泄露、輸氣管道損壞是不能正常使用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綿竹考察的三個鄉鎮中,大田農作物有一定的受損,如秧苗、樹木被壓。當前主要面臨搶收問題,如油菜和小麥,但災區目前缺乏水、柴油,農業機械無法工作,災區人民的信心也急于恢復。
被毀的沼氣池
九龍鎮養兔場被毀
通過實地考察,沼氣所領導對災區的下一步恢復生產提出幾點建議:第一、隨著震情的穩定,應對災區沼氣使用情況進行普查,診斷是否能使用?問題在哪?對于如輸配氣管道破裂、氣箱部分漏氣可以修復的做一些工作進行修復,如果損壞嚴重的要宣布報廢,及時告知農民以免引發安全事故;二是對于農戶沼氣損壞嚴重不能修復者,建議結合災后房屋的修復、生產布局并做好規劃來考慮沼氣池的修建,要么采取集中供氣,或結合新房修建、豬舍修建一起修建沼氣。第二、農業部門應立即動手,協助政府幫助農民保證基本生活的同時,對受災地區調配農機具幫助農民收獲油菜、小麥,在山區還應組織人力幫助收獲是當務之急。第三、對于設施農業,應爭取采取政府對農民進行補貼,在震情穩定后需派技術人員進村入戶指導農民恢復生產。
鄧光聯所長在四川彭州向受災農民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