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鐵在會上指出,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農耕文明和傳統,作為中國農業大省,為全國糧食供給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建設現代農業對于經濟發展、社會繁榮、政治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對接活動集中全國農產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術優勢,乘勢國家中部崛起戰略與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政策機遇,針對河南省資源特點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具體技術需求,開展農產品加工技術的現場對接,是推動河南農產品加工產業加速發展、做大做強、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
張天佐指出,農產品加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性和戰略性產業,是傳統農業的延伸,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食品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階段,迫切需要加快農產品加工業深度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層次、科技含量、質量安全等級、品牌優勢和增值水平。張天佐強調,要進一步促進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深度發展,必須堅持以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轉變增長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公共服務,爭取政策扶持,努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由規模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和結構優化方向轉變,由資源簡單消耗向技術升級和品牌競爭方向轉變,由分散無序發展向產業化和集聚區方向轉變,全面提升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
吳孔明指出,新世紀以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進入高速發展期。中國農科院作為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一直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已經建立起一支以農產品加工所為主、15個相關研究所共同參與的農產品加工科研創新、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隊伍。作為專門從事農產品加工研究的機構,加工所為加速農產品加工科技水平提升和推進全國農產品加工科研協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農科院和加工所將繼續圍繞建成“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的戰略目標,著力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強化成果轉化和產業支撐能力,不斷加強與全國農產品加工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企業界的緊密協作,努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科學發展,為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據悉,此次對接活動設置了糧油加工、畜產加工、果蔬加工等3個技術對接分會場,100多家單位參與了技術發布與對接活動,實現技術對接159項,現場簽約金額5.6億多元,意向合作金額超過50億元。其中,加工所簽署合作協議15項,合同金額超過1億元,充分體現了農產品加工科研國家隊的引領作用。(通訊員 李紫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