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與吉林省東豐縣人民政府簽署產學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特產所所長李光玉、東豐縣縣委書記鄭一明出席簽約儀式。
根據戰略協議,由特產所提供科技支撐,雙方將共同在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方面發力,以品種改良、綠色飼養、精深加工、標準推廣為重點,通過市場引導、企業帶動、政府扶持、科技支撐等措施,在高效綠色生產技術集成與應用、本土品種改良及養殖技術、鹿產品深加工新技術及新產品開發、人獸共患病凈化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等方面,助力東豐縣梅花鹿產業升級和快速發展。
據悉,東豐縣自古以來就有馴養梅花鹿的傳統,目前全縣梅花鹿飼養總量20多萬只,規?;B殖場戶1000余戶,年產梅花鹿茸450噸。梅花鹿產業作為東豐縣的傳統農業產業,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在特色產業支撐鄉村振興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然而,東豐縣的梅花鹿產業化建設滯后、科技人才缺乏、品種老化,科技需求尤為迫切。特產所作為國內唯一從事特種經濟動植物研究的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技術推廣、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方面具有豐富的資源儲備,是科技支撐特色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根據農業農村部和中國農科院的總體布置,特產所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要充分發揮科技和區域優勢,與東豐縣共建“五個中心”:一是建立梅花鹿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為產業把脈問診,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問題;二是建立梅花鹿產品質檢中心,通過對鹿及產品的質量監控和可溯源體系建設,為產業把好質量關;三是建立梅花鹿養殖技術服務中心,通過對鹿養殖過程中的技術服務,將綠色無公害養殖技術體系推廣示范,打造綠色生態品牌;四是建立梅花鹿產業成果轉化中心,將特產所鹿相關科研成果在東豐縣落地轉化,培育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民增收;五是建立梅花鹿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中心,通過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的研究,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休閑產業深度融合,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實現綠色生態循環發展。
東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宋建華、副主任于春海,梅花鹿產業發展局局長李鐵軍,特產所質檢中心、成果轉化與知識產權處、相關創新團隊的首席專家參加簽約儀式。(通訊員 王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