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小麥產業技術體系2011年工作計劃,加工所產后加工研究室根據“十二五”技術需求調研報告對小麥籽粒品質研究和檢測方法的技術需求,對崗位專家和試驗站站長的學術交流和技術培訓需求做了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產后加工研究室針對崗位專家和試驗站站長的意見和建議,擬定了培訓班的講授內容和實驗大綱,并于3月22-25日在北京舉辦了《小麥籽粒品質分析與評價技術培訓班》。來自小麥產業技術體系51家成員單位的104名代表參加了此次培訓,其中有10名試驗站站長參加了交流、討論和實驗室技能培訓。
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作科所肖世和研究員介紹了體系“十二五”重點任務。澳大利亞西澳農業部作物改良中心原谷物化學專家、科廷大學兼職教授克羅斯比(G•B•Crosbie)博士重點講授了面條品質的評價技術。培訓班還邀請了多名設備儀器維護專家,解答代表提出的品質分析儀器維護和操作問題。
與會人員表示,此次培訓對進一步落實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十二五”重點任務,加強試驗站實驗支撐能力建設,培養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具有指導意義;培訓有助于解決一些具體技術問題,有利于同行們面對面交流實驗技能,避免實驗誤差和失誤,更好地為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的重點任務服務;建議應進一步培訓小麥制品質量評價的方法和技能,派青年骨干實習或參與有關項目的研究。產后加工研究室主任魏益民教授表示,將在“十二五”任務規劃中考慮和安排新的交流和培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