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李家洋到自己的聯系點——作物科學研究所調研指導。李家洋強調,要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牢固樹立勇于擔當的精神,做好本職工作,解決突出問題,為建設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推動跨越式發展而共同努力。
李家洋認真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就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他對作科所的教育實踐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作科所的教育實踐活動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教育,切實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找準“四風”問題,改進學風作風;堅持邊學邊查邊改,務求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李家洋強調,院所各方面、各環節要補齊短板、均衡發展,推進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一要明確規劃定位。要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找準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資源,精心布局,科學規劃,進一步明確研究所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二要創新機制體制。與大學的興趣驅動和中科院的國家重大科學技術驅動不同,中國農科院的科學研究要在著力解決“立地”的國家農業發展重大需求問題上實現“頂天”,需要不斷在人才管理、資源配置、績效薪酬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體制機制創新。三要強化學科中心建設。要統籌處理好學科建設與團隊、中心的關系,凝聚核心力量形成“拳頭”,增強團結協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避免“小而全”的內部競爭,實現優勢互補,逐漸建立有地位、有影響力的學科中心,真正體現國家隊的地位和作用。四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科研、科輔、轉化和管理等四支隊伍都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要健全完善不同人才的考核激勵機制。另一方面,站在競爭激烈的科技“擂臺”,科學家只有多從自身找差距、找原因,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才能真正立于不敗之地,產出重大成果。五要抓好平臺建設。要建立健全基地、平臺、中心等基礎性、公益性服務平臺的考核評價機制,提升科研平臺的服務水平。要以全心全意服務科研為本,加大平臺建設投入,統籌謀劃重大、公共平臺,解決服務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六要狠抓重大產出。既要繼續抓好重大成果、重大品種、高水平論文等核心科研產出,還要逐步完善對科學家國際影響力、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等方面產出的考核評價。
座談會由作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述民主持,黨委書記張保明匯報了研究所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情況。10位科學家分別圍繞重點學科建設、條件平臺建設、人才隊伍建設、體制機制、成果轉化等方面工作暢所欲言,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