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海洪強調,2011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超過15萬億元,占GDP總量的32%,已成為國民經濟基礎性、戰略性和支柱性產業。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整體技術水平還比較低,科技成果轉化率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為此,要緊緊抓住農產品加工的戰略機遇期,堅持走產學研用結合的道路,加大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力度,為農業持續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就業增收和農村持續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王韌指出,此次“雙百”對接活動集中了全國農產品加工優勢科技力量與山東省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全面深層次對接,探索了一條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路子,為合力解決山東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猛的科技需求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一直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已經建立起一支以農產品加工所為主,15個相關研究所共同參與的農產品加工科研創新、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隊伍。目前,全院正以現代科研院所建設為契機,全面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帶領全國農產品加工科研單位開展科研大協作,為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開幕式后,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萬寶瑞、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院士和加工所張泓研究員分別做了題為“我國農業企業走出去應關注的幾個問題”、“中國食品產業發展趨勢”、“傳統主餐工業化共性技術與關鍵裝備”的特邀專題學術報告。
此次活動設置了糧油、果蔬、畜產與特色農產品加工等3個技術發布分會場,來自全國的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農產品加工企業共計300多家單位參與了技術發布與對接活動,共發布230余項技術,實現技術對接113項,總簽約金額4.1億多元。其中加工所簽署合作協議9項,其中有3項合作協議簽約金額超過千萬元,合同金額達5035萬元,占簽約總金額的12.3%,充分體現了加工所作為國家隊的引領作用。現場共有30多項百萬級以上的項目進行了簽約。
此外,在對接活動期間進行的全國農產品加工院所長聯誼會上,與會專家同意由加工所牽頭組織和設立專門的農產品加工戰略活動和課題,加強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戰略與科技政策研究,解決影響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等重大戰略問題,為國家宏觀決策和組織重大工程項目提供科學參考。(通訊員 李紫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