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10月23日13:30
嘉 賓:李思經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
主持人:蔣建科 人民日報主任記者
主 題:農業科技圖書承載農業科技事業的發展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人民網的視頻訪談,今天是我們進行中國慶祝中國農科院院慶50周年第十場訪談,我們邀請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李思經博士,請您跟各位網友打一個招呼。
【李思經】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是直屬出版社,承載中國農科院50年來發展歷史,最值得讓人記住是什么事?
【李思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50年,我們出版社也走過了22年歷程,出版社的發展是在農科院的發展中產生的,可以說,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下屬單位,和對外宣傳的窗口,出版社有責任來記載中國農科院50年的發展歷程,大家知道,中國農科院50年,通過廣大科研人員艱苦卓越的辛勤勞動,產生了大量的豐碩成果,這些成果,為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進步,為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為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我認為,最值得人們記住的主要有三點,第一點是,我國一代代農業科研工作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勇攀高峰的科研工作精神和科研歷程,正是這些精神推動我國農業科研事業的發展。第二點我認為值得人們記住的,是廣大科研工作者,在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中,創造、總結了大量的農業科學新理論和方法,產生一系列科研成果,這些正確理論和方法,推動整個農業科學技術的學科創新和發展。
第三點,廣大科研工作者結合實驗、示范、推廣把這些成果廣泛地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實踐中,從而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質量,提供了技術支撐,并極大的推動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主持人】咱們的出版社如何為全院和科技界提供服務?
【李思經】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是以一家以出版農業科技圖書為主的公益性國家級專業出版社,同時也是中國農科院的一個下屬機構,剛才已經說了。在職能上,一方面它要為全國農業科技發展服務,另外重要的方面,是必須要為中國農科院農業科技發展服務。
所以自1985年出版社成立以來,我們就充分發揮農科院科技優勢,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和輿論導向,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傳播農業科學技術,和促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為己任,通過組織我們農科院各個研究單位,還有全國的農業科研單位在科研工作中產生的一些創新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出版專著還有科普讀物,從而為廣大的農業科技工作者、為廣大科研管理者和廣大的農民奉獻大量的精品圖書。
出版范圍基本上涵蓋主要的全國農業主要的專業和學科領域,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圖書體系,在近兩年,我們結合國家科技發展的需要,和新農村建設新需求,開創了“當代農業科技專著系列”,“農業實用技術系列”,“農民科普系列”等品牌圖書,這些優秀的出版物為農業科技的傳播搭建了橋梁,將有力地推動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以及科學技術普及,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
圍繞整個農科院工作重點,我們出版物主要分三大類,一個是專著類;一個是實用技術類;還有就是科普類。剛才講過了,我們農科院50年輝煌歷程,取得一大批優秀原創性的科研成果,這些寶貴的財富,是我們農業科研創新發展的基礎和源泉,因此圍繞我們院的一些研究重點,我們社就主持院里院士、專家按照學科分門別類的讓他們牽頭,讓他們把科研創新的理論和科研方法,和創新性成果加以總結和提煉,出版大批的理論專著,可以說,院里所有的院士,還有大部分專家都在出版社出過書,還有一些獲得了獎,這些專著的出版發行和傳播,如剛才所說的,為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繼續開展創新性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科研技術材料,同時也傳遞了老一代科研技術工作者的科研精神,科研理論和科研方法,正是這些財富才推動我們農業科研事業一步步向前發展。通過書的出版,我們社獲得了“中國圖書獎”、“中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還有“全國服務‘三農’圖書獎”,“全國優秀科普圖書”獎等國家級獎。我們社也先后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良好出版社”稱號。應該說,出版社取得的這些成績,都是在院黨組的正確領導下,還有全院各個專業研究所的支持下,借助我們院的各種優勢,比如剛才所說的,科技資源優勢,專業學科優勢,作者資源優勢還有讀者資源優勢,以及我們出版社的自身的努力所取得的,因此,今后我們要進一步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我們自己的服務能力。多多加強與農科院還有全國的科研單位的溝通和聯系,從而更好地為農科院的科技創新服務,為全國的科技發展服務。
【主持人】剛才您說到,出版社建設22年出了大量的高質量的農業科技類的圖書,我們經常也是你們的讀者,尤其這兩年,出了一些書影響比較大,在讀者中也有很好的口碑,咱們有哪些成功的做法?
【李思經】前面所說過,我們出版社成立時間不長,只有22年時間的歷程,還是在不斷發展和探索中,還談不上有多少成功的做法,只是覺得,有一些好的做法和啟示,通過總結我們過去多年的出版工作經驗,尤其是我們近兩年出版社的改革與發展的實踐,歸納起來,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吧!第一是研究市場需求,因為我們社是中小型專業出版社,市場的需求面相對比較小一點,就是說,你要滿足市場需求,你必須要研究市場需要什么,所以首先我們就要深入市場,研究需求。并且將滿足市場的需求作為我們選題、策劃出版的出發點。近兩年,我們結合農業科技的新發展,還有不同的讀者對出版物的新需求,我們對圖書的選題、策劃做的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通過調研,我們對農業科技圖書的需求結構,還有作者、讀者用書的狀況有了一些了解和認識。這些研究對我們制定我們出版社的選題發展規劃,還有調整圖書結構,還有制定我們的整個市場發行方案,都起了指導性的作用。
去年,我們還專門成立了農業科技傳播研究中心,通過這個研究中心,主要是希望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做深入的研究,為我們圖書選題、策劃提供指導,以滿足不同讀者對出版物的需求。
第二點是注重策劃,打造品牌。因為圖書品牌建設主要是以滿足市場需求和高質量稿件,高水平編輯加工隊伍為保障,因此,我們要求我們一些重點圖書,還有叢書在出版前,都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根據需求來策劃我們出版什么樣的書,包括我們首先搞清楚我們讀者群是誰,我們要出版哪些書,要找什么作者來寫,整體設計方案是什么樣,同時要求更高的裝幀設計要求,以及編輯質量等等。
一開始我就談到,我們農科院擁有的讀者、作者、專業學科等資源優勢,這都確保了我們出版社所需要精品圖書的稿源需求,除此之外,我們和有關部委、省級農科院溝通,努力挖掘更多的出版資源,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出版圖書還是在社會上得到了一定的認可,形成了我們出版社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精品圖書。比如說去年出版的一百種“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還有去年獲得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的圖書,還有獲得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等部委獎的《果蔬貯運保鮮實用技術叢書》等,這些圖書在社會上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
第三點是,以推動改革提高我們圖書質量,提高圖書管理水平和效益,我們去年進行了以重組組織結構,優化業務流程,公開向社會招聘中層干部,全員競聘上崗,建立崗位管理為主的出版社改革,通過改革取得好的成效。比如說引進競爭機制,促進了員工的觀念轉變,奠定我們體制基礎,優化人員的組合,實現全員上崗,通過這個改革,逐步形成了優化的圖書出版業務流程,這樣,為我們全面提高圖書的質量和管理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最后一點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家知道,人力資源是單位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要實現打造精品品牌的目標的話,出版社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編輯加工隊伍為保障,因此,改革以后,我們根據出版社自身的人員學科結構現狀還有我們圖書的編輯業務流程,我們聘用內外專家組建了編校隊伍,形成一個以我們出版社固定人員為骨干,以外聘專家為輔助,以流動的研究生為補充的專兼職隊伍,動態平衡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現在已經組建了由不同專家學科專家組成的編校隊伍,以把好質量關,確保圖書編校質量全面合格。
此外,為了促進出版社人才培養,我們出版社還專門制定了人才培養規劃,制定在職人員培訓進修學習管理辦法,同時打造科技傳媒和傳播學歷培養平臺,大力支持出版社員工培訓和進一步深造,從而為圖書的編輯出版建立了人才資源的儲備。
總之,通過這些有效的措施,支持了我們出版社打造品牌,全面推進農業科技出版的工作,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當然提升我們社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主持人】這幾年“三農”問題被列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還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如何圍繞這個目標,安排了什么出版任務?
【李思經】“十一五”是我國全面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農業發展重要機遇期,新的時代賦予我們出版社新的任務,提供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和舞臺,因此出版社肩負著繼續發揮農業行業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