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4日~16日,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翟虎渠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市長羅志虎、政協副主席郝桂娟、海拉爾農墾集團董事長范紅旗等陪同下考察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兼研究站站長唐華俊、副站長楊桂霞向翟虎渠院長一行匯報了研究站科研、業務運行及建設情況,并陪同考察。
“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謝爾塔拉牧場,建于1997年。是一個集草原生態系統科學觀測、研究和示范推廣為一體的綜合野外科學實驗平臺。主要研究方向:草原生態系統長期動態觀測;草原生態學前沿理論研究;草業生產經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現代草業技術示范推廣。研究站建有長期觀測樣地和退化恢復樣地,長期進行草原生態系統水、土、氣和植被常規觀測,收集整理了1953年以來李繼侗、李博、劉鐘齡等學者和地方科研機構完成的草原觀測數據,為開展草原生態系統研究積累了大量長期原始的試驗觀測數據。 該站2005年被農業部命名為“呼倫貝爾草甸草原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同年被評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考察中,翟院長實地察看了謝爾塔拉種牛試驗場和研究站樣地,詳細詢問了研究站進行草原生態系統水、土、氣、生常規監測,以及開展草原生態系統碳循環、群落光合與呼吸、刈割與放牧利用、草原恢復與改良等實驗研究的進展情況,對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上所做的大量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研究站科技工作者在野外艱苦條件下,克服困難、扎根草原,開展草地生態系統觀測與研究、為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考察后,翟院長就進一步做好“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我國北方草原地區重要的研究平臺,是國家級重點野外臺站,近年來,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十分重視野外研究平臺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立足于草原生態系統科學觀測和現代草業應用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草原基礎數據,取得了較好的科研成果,但研究站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存在薄弱環節,應進一步加快建設步伐、改善試驗條件。在做好科學觀測和研究的同時,要服務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擴大與當地科研等單位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進一步拓寬建站思路,促進研究站自身的快速發展,把“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成國內大型、綜合的科學觀測研究平臺和現代草業產業化基地。
陪同翟院長考察的還有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孔憲剛、書記姜維民,呼倫貝爾市農牧業局局長、政協秘書長,謝爾塔拉種牛場場長等領導。
分享到
翟虎渠院長考察“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發布時間:2007-07-20
|來源: 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