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科技合作的層次、質量和水平,也為“十二五”農業國際合作和開展全球科技合作戰略布局奠定良好基礎,8月12-14日,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共同主辦,黑龍江省外國專家局和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承辦的“第三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黑龍江省省長栗戰書,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FAO總干事代表、研究與技術推廣司司長安東•馬格斯、CGIAR基金會秘書長王韌等出席會議并講話。來自美國、俄羅斯、法國、加拿大等近80個國家的農業研究機構和相關國際農業組織的主要領導和知名專家,我國26個省(市、區)農科院院長、主要農業大學校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屬研究所所長、相關部委和黑龍江省有關部門領導等共500余名中外方代表參加了大會。
本屆研討會的主題是“糧食安全—科學技術與國際合作的作用”。圍繞這一主題,與會代表共同探討在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中農業科技政策、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現代化的作用,商討、確定不同國家開展農業科技國際合作的重點領域、優先主題、合作機制和方式,建立國際農業科技資源共享與合作交流的機制和平臺;同時,通過了解、吸收國際農業科技發展和農村發展的先進做法和經驗,提升我國“十二五”農業科技國際合作的質量和水平,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借鑒和指導。
羅富和指出,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貧困與增收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受到各個國家的關注。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困難加劇,特別是糧食的供給與人口激增之間產生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農業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為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羅富和說,加快農業科技進步不僅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保證,也是緩解全球資源、環境壓力,促進全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農業科學院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組織世界各國農業研究機構的專家針對糧食安全等關鍵問題及其對策開展廣泛研討,交流借鑒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經驗,分享各國農業科技進步成果,集成各類農業科技資源,對于促進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翟虎渠在會上強調,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共同發起,并由中國主辦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農業科技合作高層研討會。目的是為各國農業科技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高層領導之間建立一個交流平臺,共同分析當前世界農業科技面臨的重大挑戰,研究全球農業科技發展趨勢和應對戰略,達成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合作計劃和行動共識,推動國際農業科技合作戰略伙伴關系的形成。本屆研討會的主題確定為科學技術與國際合作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發揮的作用,希望通過研討,能夠為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和規劃全球農業科技合作體系提供建議。
會議代表圍繞農業科技政策、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現代化和國際合作4個主題行了深入、廣泛、有針對性地交流和研討。大會共邀請并安排了4個大會主報告、15個大會報告和24個分組報告。
會議期間,翟虎渠還主持召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顧問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和中國、巴西、印度、美國、加拿大、俄羅斯、荷蘭和法國等主要農業大國國家農業科學院院長參加的國際合作機制工作會議。
第三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會場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致開幕詞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省長栗戰書致辭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致辭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代表、研究與技術推廣司司長安東·馬格斯致辭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基金會秘書長王韌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