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獲悉,該所客座教授、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端外國專家保羅?威廉姆斯(Paul H. Williams)博士圓滿完成2016年度在華工作任務,于近期回國。

威廉姆斯是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生命科學系研究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熊蜂專家組主席、全球權威的熊蜂分類學專家,在熊蜂物種鑒定及其系統發育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基礎。自2007年以來,蜜蜂所和威廉姆斯在熊蜂資源挖掘與利用方面合作研究進展順利,并于2014年-2016年連續3年獲得外國專家局高端外國專家項目資助。
據悉, 在國家外國專家局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的支持下,蜜蜂所執行的高端外國專家項目“中國熊蜂種質資源挖掘與利用”實施3年來(2014-2016),威廉姆斯累計在華工作8個月時間,和蜜蜂所“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合作研究,在中國熊蜂疑難物種鑒定與分類、區系分布、種質利用評價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以蜜蜂所為第一單位合作發表SCI論文4篇、專題報道文章1篇,出版英文專著2部。科研團隊發現熊蜂新種1種,中國新紀錄種5種;揭示了多變種朝鮮熊蜂的體色模式多態性,探明了巨熊蜂亞屬的演化及其食物專化性特點、假熊蜂亞屬的分類地位及其生物地理學特性;明確了華北地區77種熊蜂的分布及其物種多樣性特點、青藏高原地區44種熊蜂的演化關系;探明了不同蜂傳粉對設施桃受精生理的影響。
熊蜂是一類重要的傳粉昆蟲,在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和農業生產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中國是全球熊蜂物種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是中國地形與植被類型多樣,境內熊蜂體色模式多變,多變種和復合種類群較多,給物種鑒定帶來諸多困難,阻礙了我國熊蜂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截至2016年12月,蜜蜂所已經探明中國有熊蜂125種,占全球熊蜂種類總數的50%,表明中國是全球熊蜂物種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近幾年來蜜蜂所篩選出有人工繁育利用價值的本土熊蜂5種,其中2種已經用于設施蔬果授粉生產,經濟效益明顯、生態效益深遠。但是,中國境內仍有部分熊蜂類群有待進一步確認,優良熊蜂資源有待進一步的挖掘。蜜蜂所擬在前期工作基礎上,計劃于2017-2020年繼續引進威廉姆斯來華工作,和“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合作,重點圍繞中國境內熊蜂疑難類群鑒定與系統發育開展研究工作,解決三條熊蜂復合種(B. trifasciatus complex)、小雅熊蜂復合種(B. lepidus complex)和短頭熊蜂多變種(B. breviceps polymorphism)等疑難類群的分類地位,進一步明確巨熊蜂亞屬(Megabombus)、火熊蜂亞屬(Pyrobombus)和阿熊蜂亞屬(Alpigenobombus)的物種組成及其生物地理學特性,最終探明中國熊蜂種質資源本底現狀及其分布特點,建立中國熊蜂種質資源信息系統數據庫,為我國熊蜂資源保護與科學開發利用鑒定基礎。(通訊員 李瑞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