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基層黨組織城鄉共建結對,是黨組織建設的一個創新。安吉縣是浙江省重點產茶縣,生產著名的“安吉白茶”。黃杜村是安吉白茶的始發地和核心區,擁有茶園面積1.5萬余畝,茶葉加工企業52家,其中有10多家企業的茶葉產品在國際國內茶葉評比中獲得金獎,形成了大山塢、仙子、玉葉等一批知名品牌。2009年開始,我院茶葉所第二黨支部與黃杜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探索支部建設新機制。
結對共建以促進“支部活動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黨員教育常態化”為目標,共同探索“支部+人才+科技+產業”的黨建富民新模式,構建科研和產業基層黨組織在工作理念、管理機制、人才資源、科學技術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結合點,在科技實踐中體現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推進安吉白茶產業發展中展示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兩年來,支部結對共建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組織建設上實現聯建。茶葉所第二支部與黃杜村支部的結對共建是科研與產業基層組織聯建的一種嘗試。結對之初,兩個支部簽訂結對共建協議,明確結對共建的目標、內容和職責,使結對共建工作有章可循。在支部層面上,雙方支部書記分別為對方黨員上黨課,介紹各自支部的情況,交流茶葉生產和技術發展情況,討論茶葉生產問題和技術需求,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與認識。在黨員層面上,第二支部的8位黨員與黃杜村的8位茶農結對,建立聯系戶制度,實現“一對一”技術服務,提高了服務的及時性和實用性。結對共建工作,加強了科研與產業的交流,茶農通過結對黨員這座橋梁更加全面了解茶產業發展現狀,直接反映茶葉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應用茶葉生產先進適用技術;黨員通過結對聯結茶農、茶產業,進一步了解茶葉生產、服務茶葉產業、把握科技需求、提煉研究問題,更快地把科研成果轉化加以轉化,并在服務中提高了自身的業務能力。這種科研與產業基層組織聯建的嘗試,進一步深化了支部活動的形式。
二是黨員教育管理實現聯管。兩個支部結對以來,雙方把推動產業發展的具體要求與黨員的培養教育結合起來,明確村所黨員結對共建活動,并將其作為黨員發展和考核的內容。2010年7月,茶葉所第二支部在討論本支部預備黨員朱俊峰同志轉正時,特別邀請了黃杜村黨支部黨員代表11人列席支部大會,就該同志在結對服務工作中的表現征求建議和意見,更全面地考察了黨員發展對象的思想和工作情況,探索了一種黨員教育管理的新措施。在結對共建過程中,雙方支部非常注重吸納優秀茶農、科技人員以及入黨積極分子,參與在黃杜村的科技下鄉、培訓等活動。茶葉所第二支部的入黨積極分子李書魁多次參與了結對共建的有關活動后,深感要加強向茶農學習、為茶農做好服務,欣然接受了支部安排的與黃杜村共建“茶農田間學校”的前期調研和籌建工作,取得良好進展。安吉雅思茶廠廠長薛勇善于接受先進適用的茶葉生產技術,成立了上洋安吉白茶專業合作社,該社已被確定為農業部標準茶園的創建單位。第二支部為了關心和幫助薛勇進步,有意將茶園修剪和茶樹病蟲害防治等茶葉生產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工作交由上洋合作社實施,并在技術上給予了更多指導。結對共建工作不僅培養和鍛煉了一批年輕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也將一批思想活躍、業務突出的優秀茶農和科技人員凝聚在了黨組織的周圍。
三是產業發展上實現聯創。根據安吉白茶產業發展需要,依托茶葉所雄厚科技實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攻關,解決白茶生產過程中碰到的各類技術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黃杜村白茶產業,這也是支部結對共建的一個目標。兩年來,茶葉所第二支部有針對性地圍繞著黃杜村茶產業發展中遇到的突出技術問題,開展技術服務、培訓和指導,取得了顯著進展。2009年開始在黃杜村建立了首個“茶園農資專賣店”,規范配備茶園適用的農藥品種,解決了分散農戶用藥的不規范問題,引導茶農安全合理使用農藥,提高了茶葉的質量;組織開展技術下鄉和技術培訓,2009年組織了第二支部黨員和積極分子到黃杜村進行科技下鄉現場咨詢,2010年舉辦了兩期“茶葉生產技術”培訓班,派出10人次赴黃杜村進行實地指導;推廣應用茶樹修剪、茶園施肥、茶樹害蟲生物防治和色板引誘等先進實用技術,示范應用面積達到2000畝。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進一步增強了黃杜村黨員和群眾的科技意識,提高了黃杜村茶產業的科技含量。
結對共建兩年來,黃杜村支部先后獲得了市、縣五好先進黨支部,全體黨員獲得了首屆安吉縣“最美麗的人”稱號。黃杜村也被評為全國計生村民自治先進組織、省級文明村。同時,黃杜村茶葉產業得到進一步提升,2011年預計茶業生產總值將達到9000萬元,人均收入25000元,均比2008年增加30%以上。浙江省副省長黃建滿等領導考察黃杜村時,充分肯定了該茶產業的發展和支部工作成效。
茶葉所第二黨支部與黃杜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工作
茶葉所專家進行茶樹修剪技術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