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切實解決農牧民群眾生活困難,穩定群眾情緒,增加農牧民收入,使貧困村脫貧致富奔小康,針對沙冒多、沙冒后兩個村在生產、生活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調研組在和當地鄉、村干部溝通意見后認為:要使農牧民增收致富,關鍵是要結合牧區生產實際,種草養畜,大力調整牧業產業結構,使牧業生產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逐步實現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新型畜牧業的轉變,打造牧區群眾的自身“造血”工程。
通過此次調研,調研組認為,蘭州獸醫所應從以下4方面做好“聯村聯戶 為民富民”行動工作。
一是改良畜群結構,提高畜種質量,縮短養殖周期,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通過引進和改良等手段逐步替代原始品種,使家畜品種逐步向高產和低耗的方向邁進,提高牲畜的出欄率和商品率,縮短養殖周期,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如引進青海大通牦牛、瑪曲羊、歐拉羊等優良品種。
二是引進優良草種,大面積種植優質牧草,改良沙化草場。通過禁牧休牧、草場灌溉、補種、滅鼠,對牧民群眾進行思想宣傳教育,在農牧村大力推廣舍飼養畜,減輕草場載畜量。
三是引進優質的牧草品種,“以養帶種,以種促養”,調整種植業結構,加大飼草料基地建設力度。通過逐步擴大苜蓿等適宜于高寒牧區生長的優質飼草料的種植規模,基本解決牲畜冬春飼草的自供自給。
四是擬投資100萬元左右解決沙冒多村尕下、松巴2個村民小組44戶村民的飲水難問題。(通訊員 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