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份,南方遭遇近五十年來第二大區域性大暴雪,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災害。浙江、江蘇兩省油菜也遭受了冰雪和低溫冰凍災害。
為了降低災害損失,為了指導災后油菜生產,2008年2月21-22日,農業部油菜生產機械化華東片專家組成員、南京農機化所吳崇友研究員隨農業部油菜生產機械化專家組組長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楊林率領華東片專家組成員一行在浙江、江蘇考察油菜受災和油菜生產機械化關鍵裝備的研究開發、生產制造情況。
專家組深入到浙江嘉興市田間,詳細查看和詢問機械直播油菜、人工移栽油菜的受災情況。到浙江湖州市考察了油菜收獲機械的生產制造情況,在中機南方湖州農機有限公司和湖州星光農機有限公司詳細了解了油菜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的生產、銷售和技術創新的情況。
專家組考察了江蘇沃得農機有限公司先進的生產制造裝備,詳細解了稻麥油菜兼用聯合收割機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制造情況,并與該企業領導和技術人員進行座談。專家組還在丹陽實地查看了機械直播遲播覆膜油菜的生長情況。
專家組通過實地考察,了解了油菜遭受冰雪和低溫冰凍災害的實際情況,根據癥狀判斷,浙江、江蘇兩省所受災害為輕災,部分遲播油菜達到輕災。專家組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減災、救災,力爭豐收的指導意見:
1、及時清理廂溝、腰溝、圍溝,排除雪水、降低田間濕度,促進油菜生長。
2、根據苗情長勢,可每畝追施尿素3-5公斤,結合硼肥1兩、磷酸二氫鉀2兩、多菌靈3兩混合后兌水100斤,在晴天均勻噴霧。
3、因凍害或其它原因造成嚴重缺苗的應及時進行勻苗補栽,減少產量損失。
通過對研究開發和生產制造單位的考察,專家組明顯感受到我國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裝備取得了較大的技術進步,油菜直播機排種器由過去單一的外槽輪式排種器已基本上被淘汰,異型窩眼輪、鑲嵌式窩眼輪、偏心強制剔種式窩眼輪等多種形式的排種器開發出來,部分已在生產上表現出播量精、均勻度高等良好性能;油菜育苗移栽機從無到有取得了突破,目前基本能滿足油菜移栽的需要,但尚需要攻克稻后田粘重土壤條件下機械移栽的難題;油菜聯合收獲機圍繞降低收獲損失率和稻麥油兼用的核心目標開展了廣泛的技術創新,現有的幾種機型在割臺、輸送、脫粒清選部件結構上結構原理各具特色,性能也逐步提高。
油菜生產機械化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問題,不僅涉及到油菜品種特性、栽培技術、裝備技術以及三者之間的適應性,同時還涉及到前茬作物—水稻的品種和生長期,在稻-油輪作區,遲熟品種的晚稻10月底甚至11月初收獲,迫使油菜遲播,影響產量,甚至不能安全越冬。這次受災害比較嚴重就是11月上、中旬播種的遲播油菜,由于冬前沒能生長到足夠大的個體,有的被凍死。專家組提醒農民:應吸收教訓,江浙地區油菜播種期不應超越10月底這個底線。
農業部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張鐵軍總工參加了浙江的考察活動,張樹閣處長參加了全程考察活動。
圖1、圖2:考察組在浙江省嘉興市秀州區油菜試驗田查看移栽油菜長勢
圖3、圖4:分別為秀州區07年10月26日和11月中旬機直播油菜受到不同凍害的情況
圖5:考察組在江蘇省丹陽市查看07年11月15日遲播油菜采取地膜覆蓋防凍越冬的油菜長勢
圖6:江蘇沃得農機有限公司生產的稻麥油兼用的聯合收割機
圖7:中機南方湖州農機有限公司生產的稻麥油兼用的聯合收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