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17日,由我院和歐盟科研與創新總司主辦、麻類所承辦的“中國-歐盟麻類作物可持續發展和多樣性開發研討會暨歐盟第七框架計劃宣講會”在長沙舉行。唐華俊副院長,梅嫵•茹特(Maive Rute)司長,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歐盟駐華使團、湖南省農業廳等單位的領導和負責人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我院國際合作局、麻類研究所、院屬兄弟單位以及中科院等單位的140余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開幕式由國際合作局貢錫鋒副局長及歐盟科研與創新總司阿爾弗雷德•阿奎拉(Alfredo Aguilar)處長主持。
唐華俊在講話中指出,中國擁有豐富的麻類資源,亞麻和苧麻紡織的生產和貿易均居世界首位,不論是原料生產,纖維進口,企業加工,還是麻紗線、織物的出口,中國都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麻纖維生產和紡織大國。但中國麻類產業也存在著麻紡材料處理技術落后、行業利潤率低;深加工產品比重低,終端產品開發品種單一;加工造成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因此麻類產業發展前景良好,尤其是在食品、能源、復合材料等多用途領域具有廣闊的空間。唐華俊指出,此次研討會彌補了中歐農業科技合作及第七框架計劃沒有麻類作物的缺陷,并為中歐科學家交流搭建了一個平臺。他希望參加此次會議的麻類科學家以此為契機,促進中歐麻類作物領域合作,為深化中歐農業科技合作作出貢獻。
梅嫵•茹特詳細介紹了歐盟第七框架計劃食品、農業和生物技術等主題。麻類所所長熊和平、湖南大學副校長陳收、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代表等專家做了報告。有關人員介紹了2012年招標情況、第七框架計劃、中國參與歐盟第七框架計劃情況、參與合作所需要的條件、中歐合作辦公室的職能等,并以蘭獸研所為例詳細介紹了中方參與歐盟第七框架項目經驗。大會還從4個專題系統介紹了麻類作物研究及應用進展現狀。
會后,與會代表參觀了麻類所的試驗基地、酶制劑車間及實驗室。
據悉,“歐盟科研框架計劃”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科技計劃之一,是歐盟成員國共同參與的中期重大科技研發計劃,也是歐盟投資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全球性科研與技術開發計劃。該計劃以研究國際前沿和預競爭性科技難點為主要內容,具有研發領域廣、參與機構和人員多的特點。我國參與了歐盟第五框架計劃(1998-2002)項目80余項,第六框架計劃(2002-2006)200余項。第七框架計劃(2007-2013)預算經費超過500億歐元,具有持續時間加長,經費投入大幅增長,更加重視基礎研究,申請程序更加簡化,財務模式更加靈活等特點。(王真棟)
麻類所承辦中國-歐盟麻類作物可持續發展和多樣性開發研討會
會議代表參觀國家苧麻種質資源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