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貢錫鋒主持召開國際組織駐華辦事處2017年工作總結會暨2018年工作計劃會,全面總結國際組織駐華辦事處2017年工作成效,研討2018年與國際組織合作工作。國際合作局郝衛平副局長、國際農業研究磋商體系組織(CGIAR)下屬7個研究中心、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CABI)、國際植物營養研究所(IPNI)共9家國際組織駐華辦事處駐華代表參加了會議。
據悉,各辦事處2017年工作成效顯著,亮點紛呈。在國際項目申請和開發、種質資源引進、促進高層互訪、推動海外平臺布局、聯合開展國內外培訓、引進海外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據統計,2017年,通過國際組織在中國農科院設立的各聯合平臺申請立項的國內外項目有42項,累計經費4000多萬元。新推動設立6個國內外合作研究平臺,引進各類種質資源3000余份,舉辦大中型國際會議22次,培訓國內外研究人員1000余人。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CABI)聯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等單位,在全國開展的“植物智慧”項目,積極探索“政府-科研-種植戶-企業”相結合成果轉化和新型農民培養模式。國際農用林業研究中心(ICRAF)在云南紅河籌建的“智慧農場”,探索現代農業的與山區小農戶有效對接機制和精準脫貧模式。此外,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國際植物營養研究所(IPNI)等國際組織也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全球糧食政策研究、作物品種提升、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取得重要成績,國際組織駐華辦事處已逐漸成為助力中國農科院發展的重要國際橋梁。
貢錫鋒希望,各辦事處充分調動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助力農業科技“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的實施。并表示國際合作局今后將繼續努力做好協調服務工作,確保國際組織在華工作的順利開展,切實踐行“互利共贏”的科技合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