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國際農業研究磋商小組(CGIAR)代理秘書長Fionna Douglas 的邀請,我院章力建副院長作為CGIAR執行委員會亞太地區委員參加了2007年5月16-17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CGIAR執行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
執行委員會是CGIAR下屬的兩個重要專業委員會之一(另一個為科學委員會),其職責是代表CGIAR成員國(組織)的利益,對CGIAR系統的組織、管理做出公正和客觀的評價,并在CGIAR決策的制定及其實施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次執行委員會會議主要對以下問題進行了討論:CGIAR現狀報告、2006年財務報告、科學委員會報告、全球挑戰計劃項目后續計劃、國際家畜研究所(ILRI)和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所(IWMI)的外部評估報告。此外,會議還討論了下一次執行委員會會議和2007年CGIAR年會的召開時間和地點等。
在CGIAR現狀報告中,代理秘書長Fionna Douglas 女士著重指出,2007年加拿大國際發展署(CIDA)大幅度增加了對CGIAR的捐款,挪威的捐款也有所增加,其它有望增加捐款的國家和組織包括中國、日本、英國和歐盟。在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方面,繼續執行于2006年10月提出的加強與民間團體(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 CSO)合作的戰略,并提出了具體措施;繼續加強與其它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葡萄牙將重新加入CGIAR,匈牙利將成為CGIAR成員國。繼續執行近5年來提出的成立CGIAR中心聯合體(the alliance of CGIAR centers)的相關策略,以其減低成本、減少開支、 提高工作效率、多出成果。
2006年財務狀況分析報告表明,CGIAR2006年全年的總收入(用于支持其下屬中心的運行和包括全球挑戰計劃在內的科研項目)為4.29億美元,與2005年相比減少了2.1億美元。捐款數額排在前3位的成員仍然為美國、世界銀行和英國,其次是加拿大和歐洲委員會。整個發展中國家的捐款額約占捐款總量的18%,希望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和支持CGIAR在全球的農業科研和合作項目。
在重大項目進展方面,科學委員會就始于2001年的全球挑戰計劃所取得的成就和產生的巨大影響力進行全面的分析,CGIAR科學委員會于2006年年底決定繼續支持開展這一宏大國際合作項目,并向全球征集項目建議書。科學委員會從收到的41個建議書中評選出5個重點研究領域,分別是:高附加值作物——水果和蔬菜;氣候變化、農業和食品安全;土壤退化和沙漠化;微生物毒素、其他污染物與食品安全;以市場為導向且旨在扶貧的科技轉化。通過討論,本次會議確定將前3項作為今后5年的重點支持領域。
會議一致通過了由科學委員會提交的對國際家畜研究所(ILRI)和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所(IWMI)的外部評估報告。認為這兩個研究所總體運行良好,但在某些問題上值得改進,例如ILRI過多注重于政策研究,IWMI理事會的組成和作用有待加強等。
會議決定CGIAR下一屆執委會會議于2007年10月17-18日在意大利羅馬舉行,2007年CGIAR年會于2007年12月3-6日在中國北京舉行。
我方代表主要針對CGIAR的優先研究領域以及定向捐款等問題做了重點發言。認為,CGIAR作為全球最大的國際農業研究機構,應密切關注全球農業科研和產業發展的熱點和重點問題,在確定優先研究領域時考慮目前各個成員國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地組織跨國協作的重大項目,使項目成果更好地服務于各個成員國。章力建副院長在發言中強調,自然資源的有效管理和農業污染的綜合治理應成為CGIAR關注的重點,這是關系到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在談到對CGIAR捐款的有效利用時,章力建副院長希望CGIAR對定向捐款制定相應的機制,使之成為吸引成員國捐款的手段,同時也有利于發揮CGIAR的研究優勢,幫助成員國解決重大農業問題。
會議期間,我方代表還與CGIAR代理秘書長Fionna Douglas女士就今年12月份在北京召開CGIAR年會的組織安排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會談。另外,還向參會的國際馬鈴薯中心(CIP)理事會主席James Godfrey博士通報了在我國建立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CCCAP)的籌備進展,并就雙方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交換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