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丁翔文巡視員表示,10年來,中國農業機械完成了“兩個跨越”——農機化發展水平由初級階段到中級階段的重大跨越,農業生產方式由人力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2011年全國林果業機械保有量達到21.15萬臺(套),其中挖坑機3.9萬臺、果樹修剪機6.7萬臺。但總體來看,我國林果業機械化仍處于起步階段,果園生產仍存在勞動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等問題,與“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隨著林果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繁重的體力勞動與農村勞動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提高林果業機械化水平。他希望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充分認識到發展林果業機械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整合各方力量,推進林果業生產機械化躍上新臺階。
會上,農業部農機試驗鑒定推廣總站站長劉敏充分肯定了農業機械特別是果園農機在促進農業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束懷瑞院士科學分析了果樹產業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問題,充分肯定了加強果園機械研發與應用對果樹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汪懋華院士做了題為《創新驅動 加快推進果園農機研發與機械化發展》學術報告,從社會環境、經濟因素、科技創新、國際競爭及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多種因素綜合分析了我國農業生產方式轉型的必然性。從事農藝、機械、果園農機農藝結合研究工作的專家和具有多年農業機械生產制造經驗的農機企業工程師分別針對我國葡萄園、農業機械、果園機械應用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做了報告,介紹了果園農機研發的最新科研成果。與會人員在深入交流、緊密配合,面向產業需求、協作攻關等方面達成共識。
會議以推動適宜我國果樹栽培模式的小型特色農業機械,加速農機農藝融合進程、促進果園生產管理全程機械化、提高我國果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目的,爭取探索出一種以政府主管部門為龍頭,以農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為主導,以相關企業為市場主體,各方積極參與的協調聯動模式,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更為有力的科技支撐。
來自15個省(市、區)的16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并實地觀摩了農機操作情況。中國園藝學會果樹專業委員會主任、果樹所所長劉鳳之研究員致開幕詞。開幕式由果樹所黨委書記郝志強主持。(通訊員 杜長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