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十七大會議精神,響應農業部發展現代農業“十大行動”號召,進一步落實2006年中國農科院與河北省政府簽署的《科技合作協議》精神,推動河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值此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50周年之際,中國農科院與河北省政府共同在北京隆重舉行“省院緊密合作,培育支柱產業,百名博士興百縣科技行動”。本次活動是中國農科院與河北省政府為貫徹十七大會議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現代農業、服務農民想實招、求實效、辦實事的具體實踐;是中國農科院積極創新新形勢下科技服務農業、支持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科技興農“常下鄉”變為“下長鄉”新模式和新機制的探索。通過與地方共建活動,建設科技示范縣,為推廣科技成果,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提供新樣板。同時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五十周年、服務農村、回饋社會的精彩獻禮。
本次活動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有關研究所的領導和廣大科技人員和博士生們積極響應,也受到了河北省各市縣政府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配合。本次活動擬以發展重點產業為主線,在河北省“一縣一業一園工程”實施縣、河北特色之鄉縣、優質糧大縣、蔬菜大縣、棉花大縣、水果大縣的基礎上,選擇100個重點產業特色突出、發展基礎較好的縣作為雙方共建縣。中國農科院選派13個研究所,100名戰斗在科研第一線的學科帶頭人、博士、研究員作為首席專家,率領200名博士生,與河北省的100個重點縣對接, 在當地掛職或作為農業科技發展顧問,任期3年,為河北省發展特色產業和重點產業服務。對于三年的工作,省院將聯合進行考評,并擇優進行表彰。共建縣將作為中國農科院或所在研究所的科技示范縣,首席專家作為中國農科院或派出單位的科技代表和聯系人,共同參與共建縣農業發展規劃制定、技術咨詢、人員培訓、成果轉化及試驗示范等工作,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通過鼓勵和動員博士研究生到基層掛職和鍛煉,為他們提供了解中國農業、熟悉中國農村的舞臺,是探索培養高水平、高素質、了解中國國情的新型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的新模式。中國農科院和相關研究所將為派駐到共建縣掛職和工作的科技人員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和后盾,中國農科院還將制定相應的考核指標和考核體系,確保此項活動的有效、持續、健康發展。
參加此次啟動儀式的有河北省政府、省農業廳、科技廳、林業廳領導,13個簽約縣代表,11個市的主管領導,35個河北省“一縣一業一園工程”示范縣主管縣長100多人;農業部產業化辦公室鄭文凱司長,科教司楊雄年副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翟虎渠院長、屈冬玉副院長,13個簽約所領導,首席專家代表,博士生代表200多人出席啟動儀式。曹振國副秘書長,翟虎渠院長發表重要講話。共建縣代表、首席專家代表、博士生代表分別代表共建縣、首席專家、博士生作了大會言。
河北省與中國農科院的合作歷史悠久、領域廣泛,2002年、2006年兩次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在動植物品種資源與種質創新、生態恢復與資源可持續利用、農業高效種植、減災防災體系建設、農業高新技術、畜禽健康養殖、農業產品加工、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園區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相信通過此次活動必將開辟出一條我院新形勢下貫徹十七大精神,科技服務“三農”的新路子,也將為河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007年11月10日
在中國農科院“百名博士興百縣科技行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翟虎渠
(2007年11月10日)
乘黨的十七大勝利閉幕的東風,上午我院隆重舉行了建院50周年慶典,現在我們又滿懷喜悅和希望地在此舉辦“百名博士興百縣科技行動”的啟動儀式,在此,我謹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對啟動儀式的勝利舉行表示熱烈的祝賀!對遠道而來的河北省各位領導和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即將奔赴農業第一線的專家和博士生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村社會和諧,深化農業科技合作,進一步落實去年9月簽訂的院省農業科技合作框架協議精神,經與河北省人民政府友好協商,中國農業科學院決定派出100名首席專家和博士生赴河北省100個縣市進行對口科技支農工作,努力為深化院省合作、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做出新的貢獻。
河北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禽蛋、蔬菜、水果、牛奶產量以及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和增加值都居全國前列,區位優勢明顯,農業發展環境良好,是京津農副產品的主要供給地之一。河北省各級政府和領導歷來重視科技興農工作,尤其重視與我院的科技合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雙方良好的合作關系為此次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中國農業科學院是我國農業科研戰線的主力軍和國家隊,肩負著國家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的任務。建院50年來,共獲得各類科技成果4618項,獲獎成果2359項。實現了雜交水稻、超級稻、雜交玉米、轉基因抗蟲棉、矮敗小麥、雜交油菜等一系列核心技術的突破;取得了中低產田改造、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建立了瘦肉豬、蛋雞、奶牛、肉羊等良種繁育體系,研究出優質高效配合飼料和集約化養殖技術,研制出馬傳貧、牛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高效疫苗。這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創新成果在生產上推廣運用,為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保障國家食物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加強科技創新的同時,我院也高度重視科技興農特別是與河北省的科技合作工作。這次我院派出的100名首席專家和博士生來自于我院13個研究所,選派活動受到了有關研究所的領導、專家和博士生們的積極響應。專業涉及小麥、棉花、蔬菜、水果、花生、甘薯、奶牛、豬、特種養殖、食用菌、雜糧、信息、節水灌溉等領域。同志們,我們要本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千萬家”和把“常下鄉”變成“下長鄉”的精神,首期在一個縣工作三年,大家要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聯系縣與研究所的紐帶作用,著力解決生產中的熱點、難點和重點關鍵技術問題,在生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我們的科研成果來源于生產、應用于生產,同時幫助地方培育支柱產業。希望大家敢打硬仗,真抓實干,創出實效,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可、企業的認可和農民的認可。在擴大我院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空間的同時,提高服務“三農”的水平。從而使我們的工作不僅有科技的影響,還要有經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影響。對于三年的工作,省院將聯合進行考評,并擇優進行表彰。同志們,今天你們接受了一份光榮而重要的工作,你們就是我院派到共建縣的全權大使,你們的工作表現代表了中國農科院人的榮譽,中國農科院及其各研究所就是你們的堅強后盾。希望三年后你們有所成就,不辜負中國農科院對你們的希望,確實能為當地現代農業的建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以此為契機,中國農業科學院將把河北作為農業領域的主要研發基地,研究生培養的主要實踐基地。同時作為落實農業部實施發展現代農業“十大行動”的一個具體步驟,我院將在河北選擇部分縣作為我院農業綜合示范縣。從而發揮我院人才、技術優勢,與河北的地方資源、資金和政策的優勢互補,不斷探索和實施各種有效的合作形式。通過愉快的合作,共創河北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輝煌。
最后,我再次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向即將投身于農業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專家博士朋友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向遠道而來的河北省的各位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
祝“省院緊密合作,培育支柱產業,百名博士興百縣科技行動”取得圓滿成功!
在中國農科院“百名博士興百縣科技行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 鄭文凱
(2007年11月10日)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特別是中國農科院建院五十周年的喜慶日子里,很高興出席“省院緊密合作,培育支柱產業,百名博士興百縣科技行動”啟動儀式。受危部長的委托,對本次“百名博士興百縣科技行動”的順利啟動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加本次活動的河北省的各位領導和各界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歡迎!向即將奔赴河北有關縣市的各位專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黨的“十七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際,全面發展創新的重要里程碑。“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三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指導方針、發展方向和基本要求,這對包括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在內的“三農”領域工作的同志,既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歷史的責任、神圣的使命。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研工作者是主力軍,科技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緊密結合是關鍵環節。作為我國農業科研的最高殿堂,農業科技教育的最高學府,中國農科院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不渝地堅持農業科研面向農業、服務農村、造福農民的發展方向,探索了農業推廣新機制,創造了許多新的有效形式,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深受基層和廣大農民群眾贊譽。這一點,我在貴州工作時深有體會,受益良多。值此建院五十周年之際,為配合農業部發展現代農業“十大行動”,中國農業科學院再次組織“百名博士興百縣”的科技推廣活動,目標明確,內容豐富,陣容強大,措施實在,一定能夠取得預期的目的與成效。
河北省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是全國6個耕地面積超億畝的省份之一,“三農”工作力度大,創新多。“百名博士興百縣科技行動”在河北實施,不僅會有力地推動河北現代農業建設,而且必將為創新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的新機制,提供更具有普遍意義的寶貴經驗。我們將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