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與湖北省農業廳、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和潛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水稻綠色增產增效協同創新聯盟暨稻蝦共作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現場會”在潛江市召開。水稻所所長程式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劉曉洪,湖北省農業廳總農藝師肖長惜,潛江市委副書記舒敏、副市長嚴義高,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副局長文學等出席會議。
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了潛江市龍灣鎮和漁洋鎮稻蝦共作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現場。稻蝦共作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基地以提高水稻生產綜合效益作為突破口,開展了稻蝦共作模式下高檔優質水稻品種選育與篩選展示、蝦稻模式下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蝦稻模式下水稻氮肥減量精準施用技術研究、蝦稻模式下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蝦稻綠色增效高產栽培技術集成示范等內容的研究,形成的稻蝦模式的升級版——“四水農業”模式,做到了“一水多用,一地多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2018年,基地優質稻平均畝產500公斤、高規格商品蝦150公斤,畝產值10000元,畝純收入7000元。該技術實現了“蝦-稻”產業雙輪驅動,可作為湖北乃至我國糧食穩定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和共享發展的典型創新案例。
水稻綠色增產增效協同創新聯盟理事長程式華指出,水稻綠色增產增效協同創新聯盟建設的意義就是要通過建立高效水稻生產技術協同攻關網絡,著力推動解決水稻產業提質增效技術難題,加快推進水稻產業由高產量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為鄉村產業振興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強創新動力,為“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轉型升級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支撐。下一步,聯盟將繼續結合湖北農業特點和優勢,深度推進水稻產業技術聯合攻關,構建出更加有效、更具特色和更有影響的綠色增產增效創新模式,為中國水稻產業撐起一片藍天,打造支撐現代水稻產業發展的標桿。
中國農科院院機關相關部門和研究所,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四川、福建、重慶等?。ㄊ校┺r業科研院校和種子、農技推廣部門、種業企業150多名代表參會。(通訊員 陳鎏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