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考察團一行提出的種種問題,蠶業所的專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
國家蠶桑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程嘉翎研究員認為,瓊中桑園種植密度比較規范,但為了防蟲防病,建議樹干應當盡量留高一點,以50公分為宜,蠶農嫁接桑苗技術不過關,可以引進蠶業所成熟的綠枝立體育苗技術,瓊中的氣候條件,10天發根,20天出苗,全年可以育苗6次以上。國家蠶桑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吳福安研究員認為,瓊中要盡量減少伐條次數,伐條次數多會產生蟲害。國家蠶桑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沈中元研究員認為,養蠶批次多不利于消毒防病,建議加強防范意識,加強消毒和管理,蠶種出庫、發放等要做到有計劃,最好能推廣一周養蠶法(小蠶共育,蠶農只養7天大蠶),以減少蠶病的感染和爆發,建議使用通過農業部獸藥審評中心審查,獲得國家新獸藥注冊證書的蠶藥進行蠶室周邊環境和養蠶蔟具的消毒。蠶業所養蠶和育種研究室主任趙巧玲研究員認為,瓊中可以篩選和飼養適合本地區抗高溫、抗多濕的優良家蠶品種,如蠶業所研究新培育的三眠蠶品種,不僅抗病能力強,抗高溫,而且產繭量高,絲質好,可繅6A級生絲,蠶的齡期短了,還可以減少蠶病的危害。
蠶業所常務副所長張國政研究員表示,全國的家蠶品種大部分是蠶業所培育的優良品種,蠶業所對全國蠶桑產業恢復發展,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發揮著一定的作用。海南瓊中雖是蠶業界的“新兵”,但蠶業所會從栽桑、養蠶技術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今后會派各方面的專家到海南瓊中考察,指導蠶農栽桑養蠶。蠶業所會把最好最適宜海南飼養的家蠶新品種推廣到瓊中,期盼著海南能早日成為中國新的優質原料繭生產基地。(通訊員 王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