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以農業部科教司陳鳳秀副司長為組長的“農業部直屬科研機構體制改革檢查評估工作組”一行9人來我院考察,對我院體制改革工作進行檢查評估。1日,工作組在雷茂良副院長的陪同下先后來到畜牧所、植保所、加工所、作科所、資劃所、蔬菜所、研究生院、飼料所、環發所等9個研究所進行了實地考察,并聽取了畜牧所、植保所、加工所和飼料所的改革情況匯報。2日,在我院召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體制改革檢查評估匯報會”,會議由農業部科教司陳鳳秀副司長和我院雷茂良副院長主持。劉旭副院長和院屬11個研究所的負責人就院所改革進展情況進行了匯報。
工作組認真聽取我院以及11個研究所的改革進展情況匯報后,對我院的改革工作做了系統評估,充分肯定了我院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認為,按照科技部、財政部、中編辦有關文件精神,中國農科院制定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政策,并積極組織實施,為改革的順利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年來,中國農科院以建設“三個中心、一個基地”為目標,深化體制改革,大力提高創新能力,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在重組部分研究所的基礎上,形成了18個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根據國家需求,凝練創新目標,確立了9大學科群和41個一級學科,學科專業設置得到優化,優勢和特色學科進一步凸顯。大力實施“杰出人才工程”,面向海內外招聘杰出人才,通過選拔、引進和培養人才,科技人員隊伍得到優化。突出制度建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等內部運行機制改革,精簡了管理部門和人員,妥善安置非營利科研機構分流人員;分配向重點崗位和優秀人員傾斜,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研究所的活力明顯增強;加大科研基礎條件建設的投入,加強國內外科技交流與合作,科技創新能力、成果供給能力和科技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擬轉為科技型企業的研究機構,明確思路,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加大內部運行機制改革力度,增強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轉為農業事業單位的研究所,通過學科調整,加強科技創新工作,增強了公益性服務能力。進入大學的研究所,完成了人財物的交接,形成了以大學管理為主,大學與院共建的新型管理機制。總體來看,通過改革與發展,中國農科院取得較快發展,產生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工作組認為,三年來,中國農科院積極落實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精神,領導重視、措施有力,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按照三部門《關于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體制改革評估驗收指導意見》,基本達到了階段性驗收評估的總體要求。希望中國農科院繼續深化內部改革,圍繞國家目標和需求,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創新效率,為促進全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匯報會后,科技部政策體改司李普副司長作了講話,他說,這次的匯報既實在又全面地反映了中國農科院改革的進展情況,同時,這次檢查評估也對科技體制改革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宣傳作用。他認為,本次匯報會主要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講大局,重實踐,在各項配套政策并不十分完善的情況下,中國農科院認真組織,扎實推進,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農科院機關各局和院屬各單位均形成了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積極推進改革,發展農業科研事業的局面;二是講科學,講規律,中國農科院機關及下屬研究所在科技體制改革過程中普遍進行了學科調整,進行了人才重組,適應了科技發展的規律,體現了學科發展的需求;三是講奉獻,中國農科院在改革過程中從國家、社會以及農業科技發展的需求出發,對改革工作實行了穩定、有序、合理的推進。李副司長還對我院的改革階段性評估以及今后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出了建議。
陳鳳秀副司長總結2天來的檢查評估工作說,中國農科院科技體制改革啟動以來,院所兩級領導都十分重視,在部分相關政策不配套的情況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她認為,科研機構體制改革的目的并非是要單純的“減員增效”,而是要以達到“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的提升”為目的,要提高科研單位“面向社會、服務‘三農’”的能力。通過改革檢查評估,各單位之間互相溝通了情況,加深了對改革的理解和認識。針對中國農科院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農業部相關部門要加大調研力度,與中國農科院共同努力,為改革的順利進行和進一步深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把農業科研事業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農業部直屬科研機構體制改革檢查評估工作組”由農業部科教司、人事司、財務司、科技部政策體改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有關領導和專家組成。我院雷茂良副院長,劉旭副院長,院黨組成員、人事局賈連奇局長以及院機關各局和院屬各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攝影 吳京凱)
以農業部科教司陳鳳秀副司長為組長的“農業部直屬科研機構體制改革檢查評估工作組”一行來我院考察
陳鳳秀副司長總結2天來的檢查評估工作
會議由我院雷茂良副院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