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老撾的5名科技人員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牛研究所完成了為期22天的奶水牛雜交改良技術培訓,學習了包括飼養管理技術、發情檢測方法和人工授精方法等7個奶水牛養殖關鍵技術。在水牛所科技人員的耐心幫助和輔導下,他們的奶水牛飼養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在高精尖的雜交改良技術方面得到充實完善,為下一步水牛所與老撾開展相關的國際合作項目奠定人才基礎。
培訓期間,老撾科技人員與水牛所科技人員一道開展了兩期水牛同期發情實驗,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掌握水牛人工授精技術和當前先進的水牛同期發情技術,為今后能獨立開展相關的工作做好技術積累和儲備。在理論知識的培訓上,水牛所科技人員系統的為他們進行了人工授精、妊娠檢查、同期發情等內容的講授,通過交流、提問、擴展等方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便于他們能更加全面的掌握有關知識。同時,水牛所還組織他們前往參觀了農業部水牛遺傳繁育技術重點實驗室、廣西大學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廣西畜禽品種改良站、廣西壯牛水牛乳業有限公司、靈山縣水牛品改基地等地,了解了我國水牛科技和產業的發展情況。
此次培訓是去年11月水牛所陪同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赴老撾開展交流訪問,與老撾國家農林研究所畜牧研究中心共同簽署的《中國——老撾科技合作框架協議》中一個重要內容。除培訓人才外,水牛所還將為老撾無償提供一批良種水牛種質資源、相關配套的科研儀器設備以及援助建立一個水牛人工授精站,并與老撾畜牧研究中心共同探討有關雙邊農村水牛業的發展模式。這一系列合作交流的開展,將會有效增強廣西水牛科研在老撾及東盟各國的影響力,促進中國與東盟在水牛科學領域上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以水牛科技產業合作為橋梁進一步增進雙邊的友誼。(通訊員 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