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簽訂科技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河池市現代肉牛、肉羊等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問題,按照互惠雙贏、共同發展原則,在畜牧科技發展戰略、發展規劃,肉牛育種體系構建、肉牛優質飼料整體解決方案、屠宰加工工藝優化及肉牛分級與分割等方面開展科研攻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產業研發、人才培養等合作,組織實施鄉村振興科技示范,共同推動河池市現代畜牧產業發展。
河池市副市長陳繼勇指出,為實現脫貧攻堅,河池市不斷創新發展模式,謀劃實施了核桃、板栗、桑蠶、肉牛、肉羊等“十大百萬”發展產業,并建立了河池種牛基地,現存欄1.5萬頭,預計明年達到3萬頭。在肉牛產業發展方面,產業脫貧發展態勢良好,但在肉牛種源、犢牛生長、飼料研究、防疫、屠宰加工、糞污處理等方面還待加強,亟需與牧醫所開展合作,借助研究所高端人才、良好的技術儲備和優秀的科研成果,為當地產業精準扶貧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
牧醫所所長秦玉昌指出,為促進河池市肉牛產業發展,一要深入研判河池市肉牛發展形勢、準確把握肉牛市場定位、做好全產業鏈的整體規劃。二要全面提升品種品質,構建科學規范的育種和標準化飼養體系。三要強化糧改飼和優質牧草種植加工計劃,為肉牛優質飼料供給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四要樹立河池市肉牛特色品牌,助推產業發展,并為河池市肉牛產業發展提供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撐。
牧醫所牛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首席李俊雅研究員對河池市技術服務工作的準備情況進行了匯報。他表示,牧醫所從肉牛繁育、生產(體系—企業—鄉村—農戶)、加工、銷售(品牌—渠道—銷售—手段)制定了肉牛全產業鏈發展規劃,并對牛群改良方案及選種選育,雜交組合確定,新品種培育以及飼料營養及典型配方研發,疫病防控程序等幾方面進行詳細規劃,助推河池市肉牛產業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市長唐云舒、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韋桂元、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李可東,牧醫所副所長張軍民和河池市人民政府、廣西都安嘉豪實業有限公司、牧醫所相關人員出席簽約儀式。(通訊員 高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