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民盟中央舉辦紀念民盟成立70周年活動,對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民盟中國農業科學院委員會二支部榮獲中國民主同盟成立七十周年“先進集體”稱號。該支部是農業部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基層支部,為我院爭得了榮譽。
民盟中國農業科學院委員會二支部成立于1985年,現有盟員34人,其中在職人員占56%,支部委員張瑞霞、周益林、馮潔、李鳳敏、謝鵬。自成立以來,支部在參政議政、反映社情民意及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績。
堅持理論學習,增強盟組織的凝聚力。支部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每月過一次組織生活,學習黨中央重要會議精神,傳達盟中央和市委工作的重要指示;邀請盟內政協委員傳達“兩會”精神,請知名專家介紹食品安全的熱點問題及轉基因安全性的報告,參加盟市委的各種報告會,組織盟員觀看“建國大業”,“民主之瀾”等電影和電視劇。這些生動活潑的組織生活,不僅提高了盟員的自身思想覺悟,也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
加強與單位黨委的溝通和合作,發揮民主黨派的重要作用。支部自成立以來一直與植保所黨委保持密切聯系,所黨委也十分重視民主黨派的作用。每年所黨委都召開1-2次工作通報會和新年新春座談會等,傾聽盟員對研究所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盟員也積極建言獻策。支部在發展盟員過程中主動征求黨內意見,每年年末匯報支部學習、工作情況,在新年新春主動送去祝福。黨盟關系的融洽,極大地促進了支部各項工作的開展,創造出了寬松穩定、團結和諧的氛圍。
通過多種渠道反映社情民意,積極為首都發展獻計獻策。支部結合參政議政工作,關心社情民意,反映周圍群眾切身的利益與要求,努力協助馬連洼三所黨委、海淀區政府、社區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如在新建馬路上安裝紅綠燈的提案得到了海淀區交通大隊的高度重視,使威脅馬連洼三所職工出行的安全隱患得到了圓滿解決,受到了單位黨委和群眾的高度稱贊。
重視基層組織建設,積極發展新盟員。在發展年輕盟員中,支部嚴格履行入盟程序,注重申請人的政治素質及個人修養。目前支部5個委員中有4個是年輕在職同志。年輕盟員占到總人數的一半以上,8人具有博士學位。團結、協作、富有活力的領導班子為支部開展基層組織工作提供了保障。支部非常重視新盟員的培養,年輕盟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許多盟員已成為研究所的中堅力量。此外,支部還積極向上級推薦優秀人才,現任盟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的彭于發研究員(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就是該支部的杰出代表。
熱心公益事業,踴躍奉獻愛心。支部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熱心公益的傳統美德,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2008年3月的南方特大雪災捐款活動中,支部將僅有的3千元活動經費通過紅十字會捐獻給受災地區;汶川特大地震以及玉樹地震時,全體盟員共捐贈近兩萬元人民幣支援災區重建。在服務“三農”工作中,支部組織盟員到昌平、懷柔及通州區等地開展科技“三下鄉”活動,為農業發展獻計獻策。這些公益活動的開展,增強了盟員的信念和組織觀念,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質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領導班子團結協作,支部工作成績斐然。支部領導班子中既有熱心盟務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又有年富力強的年輕同志。大家分工協作,相互配合,響應盟市委開展的“一支部一建議”活動,積極參與社會、單位的建設,帶領全體盟員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2001和2006年,支部曾被北京市盟市委授予“先進基層組織”和“先進盟務集體”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