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發展很快,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我院的科技創新和科技開發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我院已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及20多個國際組織和農業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渠道。我院取得的絕大多數科技成果,特別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都與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息息相關。為全面實現我院“三個中心一個基地”的戰略目標,當前,我們要扎實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基本工作,這樣就抓住了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的重點,并能促進相關工作的發展,進一步推進我院農業科技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的建設。
一、建設國際合作平臺
我院一直十分重視為科技人員建立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目前已有11個國際組織和外國機構在我院建立了區域、國家或項目辦事處,包括CGIAR系統6個國際研究中心(所),另外,一些國家和國際研究中心在我院建立了聯合實驗室(站)、開放實驗室及中心等。特別是經過8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國農業科技界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中日農業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已經建成。這些平臺的建立在我院的科技創新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正積極促成國際馬鈴薯中心在我院建立亞太區域中心,同時,與IPGRI共同建立農業多樣性中心也已達成共識。
今后,我院要充分利用國家隊的有利地位,以及中國與CGIAR合作領導小組秘書處設立在我院的條件,爭取更多的CGIAR的國際研究中心和國家或國際組織在我院設立辦事處、中心和實驗室(站)等,這些平臺的建立將為我院科技人員提供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舞臺,為我院取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提供基礎條件。
二、培養國際合作人才
積極參與科技優秀人才的培養是我院國際合作工作的重要任務。這些年來,通過到國外攻讀學位、進修培養、合作研究、短期培訓、高級訪問、參加學術活動等,派出一大批不同層次的科技人員,特別是優先派出一些基礎扎實、精通外語、具有較強業務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
今后,我們要在穩定和發展現有渠道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的人才培養渠道,并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層次。同時要認真總結人才培養經驗,如我院研究生院和蔬菜所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開展的研究生“三明治”培養模式,就是通過國際合作聯合培養人才的有效模式。這些人才將在我院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發揮骨干作用。
三、爭取國際合作項目
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地爭取國際合作項目是我院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工作。近5年來,我院執行了近300個國際合作項目,獲經費資助約9000萬美元,是我院科研經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院已獲批準和正在執行的國際合作項目達200多項。
今后,我們要充分發揮我院和世界60多個國家和20多個國際組織建立雙邊、多邊合作關系的優勢,特別要發揮駐我院有關辦事處和聯合實驗機構的作用,積極發展國際合作項目,努力擴展國際合作項目的學科覆蓋面,特別是當前具有國際水平的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并不斷開拓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合作層次。通過國際合作項目來改善我院的科研條件和創新能力。
四、引進種質資源
種質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材料。近年來,我院把引進國外品種資源作為國際合作的重點工作來抓。利用與CGIAR所屬的國際研究中心的良好合作,有重點地引進了小麥、玉米、馬鈴薯、甘薯、食用菌、花生、高粱等種質資源23000余份,動物品種資源的引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下一步要繼續發揮我院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良好的合作與交流關系,進一步做好引進動、植物品種資源工作,為我國動、植物的育種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礎材料。
五、加強學術交流
積極參與與國際同行的交流是我院國際合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國際會議、研討會等是交流的主要平臺。近年來,我院每年都組團參加CGIAR年度大會,還先后組織和參與組織了一些重大國際專業學術會議,如“國際水稻大會”、“國際植保大會”、“CABI2004年回顧大會”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今后,我們除了要努力辦好在我國舉辦的國際會議等活動之外,同時也要積極派團和專家參加在國外舉辦的國際會議和外事活動,這能直接獲取最新科技信息,有利于科學研究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此外,還要做好國外學術代表團的接待工作,組織好我院科技人員到國外有關機構的考察工作。充分利用和珍惜每次機會,努力擴大交流成果和我院的國際影響,以促進相關學科領域的更廣泛交流和合作,使我院的科研工作進一步走向世界。
分享到
切實抓好五項基本工作加速構建國際合作中心
發布時間:2004-10-27
|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