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首屆“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名單出爐,我國共有30位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李澤君研究員名列榜單。
李澤君2004年畢業于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受邀到美國知名的流感病毒研究團隊進行博士后研究,于2008年被上海獸醫所人才計劃引進,組建了水禽新發病毒病快速診斷與預防技術研究團隊,2012年該團隊被評選為農業部水禽新發病毒病快速診斷與預防技術研究創新團隊。歸國后,李澤君先后獲得上海市浦江人才稱號、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稱號和中國農科院 “金龍魚杰出青年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榮譽。先后承擔了科技部、自然基金和省部級課題10余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16篇,累計被他人SCI論文引用達700余次。
李澤君長期從事禽傳染病研究,對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遺傳演化進行了深入研究,將我國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早期分離株劃分為不同基因型,提出了我國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的復雜性和抗原在一定時期內的相對穩定性,為禽流感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實驗和理論依據;發現了NS1蛋白149位氨基酸殘基與禽流感病毒對雞的致病性直接相關,揭示了禽流感病毒由自然宿主水禽向雞等陸禽傳播的一種重要的分子機制;確定了PB2蛋白上701位氨基酸是決定禽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動物的關鍵氨基酸殘基,部分揭示了禽流感病毒由禽向哺乳動物傳播的分子機制,這些研究成果獲得了2013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0年,一種新發的未知傳染病導致我國蛋鴨產蛋下降、甚至絕產,給水禽養殖業帶來了巨大損失,李澤君研究員帶領研究生深入養殖一線,采集了大量發病鴨樣品,經過無數次失敗,終于在國內率先分離鑒定出引起鴨產蛋下降和死亡的新病毒——鴨坦布蘇病毒,并建立了針對該病毒一系列病原學和血清學診斷方法,成功培育出鴨坦布蘇病毒弱毒株,為新發鴨坦布蘇病毒病的快速診斷與預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悉,“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評選由團中央、全國青聯指導,以“投身創新驅動 科技點亮青春”為主題,由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與中國青年報社共同主辦、中科網協辦。(通訊員 俞倉煒)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