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為加快育秧新技術推廣應用,推進南方早稻集中育秧工作,中國
水稻研究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在南寧聯合召開了“南方早稻集中育秧新技術現場會”。
水稻所所長程式華在開幕式講話中指出,無論是水稻技術還是農業技術,都要“用途多樣化、使用傻瓜化、成果產業化”。水稻無土基質育秧技術應用潛力巨大,由于時間短,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程式華要求,
水稻所科研人員要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優化技術;成果管理部門要加強宣傳推廣,積極開辦培訓班,使該技術不僅能在南方稻區推廣應用,還能覆蓋全國五大稻作區。
據水稻無土基質育秧技術研發負責人、
水稻所歐陽由男博士介紹,科研人員主要針對水稻機械插秧的育苗營養土準備難、盤育苗素質低、機插返青慢等問題,采用控釋生物肥和高分子材料等成功研發了水稻無土育秧基質,并通過試驗示范集成了機插盤育苗技術。該技術具有育苗時用量少、完全替土;基質成份全降解,生態環保;秧苗根多根毛多、素質好,機插返青快;省工省力,適合于工廠化和商業化集中育苗等優點,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廣西農業廳副廳長韋祖漢、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局長袁龍江、
水稻所副所長李西明、全國農技推廣中心農藝師萬克江,以及南方水稻主產區的部分省市縣農業部門、種子企業代表和種糧大戶等12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代表們還參觀了南寧吳圩鎮的早稻集中育秧新技術展示及早稻機插現場。(通訊員 章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