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中宣部、農業部、科技部以及院黨組的推動下,中國農業科學院
棉花研究所建所50多年來的科技創新之路,作為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典型范例通過各大新聞媒體報道宣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當前我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院內各單位也通過多種形式學習
棉花所的典型經驗,進一步增強了農業科研國家隊的使命感、責任感,為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工程、加快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
7月1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發了“
棉花所:培育新品種 創新中國棉”的新聞,將
棉花所的宣傳引向高潮。央視新聞重點以培育抗蟲棉新品種為例,介紹了
棉花所緊密圍繞國家產業發展需求,協同全國棉花科研力量聯合攻關,不斷培育出引領全國的新品種,為我國棉花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的創新歷程。
農民日報于5月19日對
棉花所的發展經驗進行了最先報道,在頭版頭條位置以“將創新大旗高高擎起”為題對
棉花所“艱苦奮斗創業、創新驅動發展”紀實刊發了1萬多字的長篇通訊。文中寫道,56年的奮進,56年的榮光,記錄的是
棉花所一次又一次將中國棉花生產從懸崖邊沿拉起,再推上一個又一個跨越的平臺,時刻為國分憂、為農解憂的忠貞赤誠;56年的砥礪,56年的變遷,不論周圍的環境怎樣變幻,
棉花所人始終堅信有一樣東西何時何地都不會改變,那就是他們一心只為中國棉的創新精神。7月10—12日,農民日報又連發了3篇“弘揚
棉花所精神”系列評論,號召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敢于擔當、勇于超越,以實際行動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國家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勇攀世界農業科技高峰,為補齊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短板作出不懈努力。
在此期間,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CCTV-7《聚焦三農》等中央及部委重要媒體相繼報道了
棉花所的發展經驗,被其他媒體大量轉載或轉播。報道的字里行間常有這樣一句話:“中國人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也能解決自己的穿衣問題!” 這流露的不僅是
棉花所人的自信,更是
棉花所人的主動擔當和自我超越。
這段時間以來,在全院范圍內也掀起了學習宣傳
棉花所創新驅動發展典型經驗的熱潮。院網開設了“
棉花所•棉花人”專欄,院報出版了
棉花所專刊。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在院黨組中心組(擴大)學習會上指出,要把
棉花所的發展經驗作為樣板,重點學習
棉花所勇于擔當的使命意識、登高望遠的超前思維、合作包容的開放胸懷、敢闖敢試的改革銳氣、潛心科研的精神追求。院屬各單位通過理論中心組學習會、專題討論會等形式,深入學習了
棉花所的發展經驗。大家紛紛表示,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進一步思考和明確自身的發展定位和長遠目標,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組織實施好科技創新工程,力爭早日實現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