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
植物保護研究所主持的歐盟援助項目“湄公河次區域玉米害蟲綜合治理”啟動會在北京召開。這是
植保所在中國農業部-CABI生物安全聯合實驗室的平臺上,繼2011年成功獲得歐盟資助“湄公河次區域水稻IPM”項目之后,又一個成功申請的國際合作項目。項目總經費為281.8萬歐元,其中歐盟資助249.1萬歐元,實施期限為2012-2015年。該項目旨在通過中國、國際生物應用中心(CABI)、老撾和緬甸的南南合作,加強基于生物防治的玉米害蟲綜合治理的國際合作和技術轉移,提高湄公河次區域內玉米種植農戶的玉米產量和收入,保障糧食安全。
來自中國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的領導、歐盟駐華代表處、CABI、老撾農業部植保中心、緬甸農業與灌溉部植保處、云南德宏州植保植檢站、河北田益生物防治有限公司,以及
植保所的領導和專家共約30位代表參加了啟動會。啟動會開幕式由
植保所張步江書記和CABI瑞士中心主任庫赫爾曼(Ulrich KUHLMANN)博士主持。農業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孫桂鳳調研員、中國農科院國際合作局馮東昕副局長、歐盟駐華代表處項目管理負責人黃雪菊女士等分別致辭。
與會領導對以
植保所玉米害蟲研究組和CABI為主的項目團隊成功獲得歐盟援助項目資助表示祝賀,對項目合作各方前期辛勤的工作表示感謝;同時還高度贊揚了農業部-CABI生物安全聯合實驗室自2008年成立以來突出的工作成績,并就項目實施工作對項目團隊提出了明確要求,希望項目各方扎實開展研究工作,加強項目實施的組織管理,加強合作各方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并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專家表示,該項目的成功立項,將進一步加強中國與CABI、老撾和緬甸在區域性玉米害蟲綜合治理技術研究和轉移領域的合作。與會專家還介紹了項目背景、項目目標和主要工作任務,以及項目實施的總體框架方案。(通訊員 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