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到植物保護研究所桂林興安試驗基地調研,考察了試驗站昆蟲雷達監測、養蟲室、田間供水系統等基礎平臺以及學生宿舍樓、實驗室、食堂等在建項目,并與研究所領導及基地員工座談。植保所黨委書記張步江、副所長張杰陪同調研。
陳萌山對桂林興安基地在基礎平臺建設和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績、采取的舉措及遠景發展規劃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陳萌山指出,興安是水稻“兩遷害蟲”等蟲害遷飛危害的重要地點,將試驗基地選在興安,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科學性。基地規劃布局起點高,科研工作已開展多年,為未來建設世界一流試驗站奠定了良好基礎。
陳萌山強調,建設試驗基地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農科院建院60周年賀信中“三個面向”要求的具體體現,要站在支撐科研的高度充分認識試驗基地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地位。試驗基地是發現科學問題的前哨,是科研成果產生的源泉,是科技成果轉化展示的平臺,是科技人才培養的搖籃,也是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的紐帶。興安所在位置特殊,對植物保護研究非同一般。要站在更高的位置,進一步加強試驗基地建設,為科技創新的強勁需求和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就桂林興安基地的后期規劃建設,陳萌山提出4點要求。一要明確定位、目標、任務。以國內一流、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建設試驗站,科學布局基地功能,既要服務科研,又要服務當地農業發展。二要建立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靈活的運行機制。以物業管理起步,建立共建、共管、共贏的體制。科學辦站,實行數字化管理;開放辦站,推行標準化服務;文明辦站,推進文化建設。三要服務地方產業發展。植保所要與興安縣加強基地共建和交流合作,提出具體需求,提供技術服務,使桂林興安基地成為水稻病害和果樹黃龍病防控的示范基地,帶動興安縣農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四要協助地方做好農業發展規劃。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聯合農經所、資劃所等院內相關研究所,幫助興安縣制定農業發展規劃,推動興安縣農業產業做大做強。
據悉,處于“湘桂走廊”要沖的興安縣是開展水稻“兩遷”害蟲研究的理想之地。2007年以來,植保所科研人員通過與當地農業局合作租用植保站位于賀家塘的一個測報點設置雷達觀測站,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重大遷飛性害蟲進行區域性監測,并開展了水稻害蟲綠色防控與綜合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通過10余年努力,形成了重大兩遷害蟲監測預警與防控、轉基因作物環境安全評價、外來入侵生物監測與控制等為重點研究方向,并正在成為“一帶一路”面向東南亞的橋頭堡。近年來,在修繕購置與基建項目、院所長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運行費、科技創新工程資助下,桂林興安試驗站已初步具備了相對完善的野外觀測、辦公、生活及后勤支撐體系,為南方作物病蟲害的研究與綜合治理提供了必要保障。
廣西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鄧國富,興安縣縣領導等參加了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