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陸地資源領域總指揮兼總師張慶君一行13人專程來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調研現代農業對衛星遙感的需求。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副院長劉旭,院科技局、作物科學研究所、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等有關單位的領導、專家共3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會議由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唐華俊主持。
陳萌山首先對張慶君一行表示熱烈歡迎,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等領域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他高度評價了衛星遙感技術在資源監測與保護、病蟲害監測與防控等農業領域中發揮的突出作用,并希望通過加強兩院合作,認真做好遙感衛星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研究工作,為保障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發揮重要作用。
劉旭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主動深入中國農科院開展調研、關心支持農業和農業科技工作表示感謝,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兩院聯系與合作的建議,并要求相關研究所認真配合空間院總體部開展調研工作,做好遙感衛星及衛星應用規劃工作。
張慶君介紹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基本情況和此次調研的目的。他說,目前國家發改委和國防科工局正在開展國家空間基礎設施規劃論證工作,空間院承擔著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專項規劃任務。為了進一步加強衛星遙感對農業的支持,需要深入了解現代農業發展對衛星遙感技術的需求,中國農科院是農業遙感應用研究的國家隊,他希望中國農科院圍繞農業科研和生產實際應用的各個環節,對衛星設計提出有針對性的需求。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部微波遙感衛星總體研究室副主任朱宇介紹了當前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專項農業遙感領域衛星情況。中國農科院生物所范云六院士和有關專家分別就生物育種空間設施、農業遙感應用與衛星系統需求、航天育種與衛星應用、資源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農業病蟲害遙感監測與應用等提出了具體設想和需求建議。
唐華俊指出,我國農業承載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重大任務,利用衛星遙感等先進技術手段開展農業生物資源、生物災害、自然災害以及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和結構的動態監測與管理等工作,對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具有積極影響。目前,我國農業利用衛星遙感數據時往往存在“拿不到”和“不好用”等問題,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衛星工作規劃上優先考慮農業衛星遙感需求,注重多種空間分辨率結合,注重時間和空間結合,注重農業生物物候期特征,適時發展農業專用衛星或者作物專門衛星,以滿足農作物長勢與農情監測的不同需求,推動我國農業衛星遙感應用研究。他要求相關研究所圍繞現代農業發展戰略需求,系統研究和提出未來農業衛星遙感需求,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支持下,力爭將需求列入國家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并獲得國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