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是落實黨中央關于解決“三農”問題重大決策的具體舉措,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進步,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農村文明程度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得到黨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受到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在活動開展十周年之際,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肖世和研究員和全國100名在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人員一道,日前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農業部、文化部、衛生部、國家人口計生委、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等十四部門聯合評為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
肖世和研究員作為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小麥首席專家,在農業部科教司直接領導和有關省、區、市、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大力支持下,組織200多位技術專家、1800多名技術指導員,深入36000多個科技示范戶,帶動72萬多個普通農戶,面對面、手把手地進行小麥生產技術指導,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增強了農民依靠科技發展小麥生產的意識,提高了科技人員服務農民的水平,暢通了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實現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從山東向西至新疆,肖世和研究員走遍了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在11省的36個小麥示范縣,有的縣在1年中去了4次。他對工作充滿激情,對農民充滿感情,不僅要求各級專家和技術指導員廣泛開展農情調查,自已也深入到農村田頭和農戶家中,每到一縣都要走訪農戶,查看大田生產。2005年,他深入農村達150天以上,走訪了200多個農戶,對小麥生產存在問題如凍害、病蟲害等,組織有關人員及時提出解決辦法,并落實到生產中去。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聯動抓戶”的工作要求,他每到一個示范縣,都要對全體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有時還直接給農民講課,向農民傳技。對發放給農民的技術資料,他要求文字上要將技術名詞化為農民語言,形式上要尊重農村風俗習慣。他要求技術指導員對廣大農民要“感情上視為親朋,工作上當作學生”,切實培養示范戶的學習接受能力、自身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努力做到“三到位、五入戶”,即組織領導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技術指導到位,以及指導入戶、培訓入戶、信息入戶、補貼入戶、手冊入戶,使科技真正普及到千家萬戶。
通過推廣小麥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2005年示范戶平均畝產399.1千克,比各縣去年小麥平均增產14.2%,畝均節本增效96.2元。通過宣傳造勢、學習培訓和示范帶動,廣大農民逐漸認識到了科技對農業增產發揮的重要作用,科技意識明顯增強。河南滑縣賈固村的小麥科技示范戶李計堂深有體會地說:“過去種地是‘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現在是‘村看村,戶看戶,群眾都看示范戶’,種地還真有學問咧!
肖世和研究員與技術人員研究凍害補救措施
肖世和研究員在培訓技術指導員
肖世和研究員在指導示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