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院蔬菜所第一任所長朱明凱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3月26日,蔬菜所召開了“紀念朱明凱所長百年誕辰座談會”,共同追憶她的坎坷人生和光榮事跡,深切緬懷她為我國園藝科技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學習弘揚她的崇高風范和高尚品德。
副院長劉旭、屈冬玉,方智遠院士,人事局副局長李增玉等出席座談會。來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的代表和朱明凱家屬以及蔬菜所職工等60余人參加了座談。
劉旭在會上說,朱明凱所長既是蔬菜所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國蔬菜科研發展的奠基人之一,為祖國的園藝事業和農業科教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新中國的成長,從延安到東北,她始終堅持從事蔬菜科研事業,開創了良好的開端。今天我們在這里緬懷朱所長,不僅是為了追憶她的特殊貢獻,更重要的是學習和弘揚她的崇高精神,以更好地為我國園藝科技事業的發展和蔬菜所的發展貢獻力量。
與會人員均以自身的親身感受述說了朱明凱所長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以身作則、淡泊名利、胸懷寬廣的工作作風,實事求是、踏實嚴謹、敬業奉獻的科學學風,艱苦樸素、平易近人、關心群眾的生活作風,表示要記住朱明凱所長對全所職工的殷切希望,繼承老一輩開創和發展的事業,為蔬菜花卉所的興旺、我國蔬菜科技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
朱明凱,1911年2月出生于廣東省臺山縣,194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11月逝世。1936年嶺南大學農學院園藝系畢業后在廣東佛山華英女中、廣西南寧大廈大學附中任教。1938年12月經林伯渠介紹到延安參加革命,參與創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農事試驗場(光華農場),在國民黨嚴密封鎖的情況下,她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在陜甘寧邊區從事農業科研與推廣工作,選育的“甘露西瓜”由于質量好,周恩來總理曾將該瓜空運到重慶招待客人。1946-1956年在東北主要從事教學和教務工作,參加制定新中國農業院校的教學計劃,并講授蔬菜栽培學,強調學生學習要理論結合實際。1957-1958年參與籌建、創辦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蔬菜科研機構——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是該所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國蔬菜科研發展的奠基人之一,先后任副所長、所長,直到1983年1月離休。
在研究條件十分簡陋的情況下,朱明凱從蔬菜科技和生產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帶領科技人員進行蔬菜品種資源搜集、整理、育種、選種、防治病蟲害和豐產栽培技術研究,逐步建立和發展了研究室,并配備了相關專業人才。另外還建有圖書資料室和檔案室,增添了必要的儀器設備,使一個國家級的蔬菜所初具規模,并先后選育出質量好商品率高的洋蔥品種540號和601號,當時國內罐藏用的最好品種“白筍石刁柏”,早熟抗病的馬鈴薯新品種“京豐1號”等。蔬菜花卉所建立起來后,她又在思考如何為中國的蔬菜科技和生產發展作出貢獻,先后組織編寫并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較全面介紹全國蔬菜優良地方品種的書籍——《中國蔬菜優良品種》;組織全國蔬菜專家研究編制了1963-1972年我國蔬菜科技發展規劃,提出未來十年蔬菜科技工作重點研究課題和目標;組織召開全國性的“蔬菜育種研究座談會”和“蔬菜品種資源研究座談會”,于1985年在中國建成了國際馬鈴薯中心的第八地區中心。
上世紀80年代,她雖年事已高,還擔任碩士生導師,并培養碩士4名。先后任中國園藝學會、北京市蔬菜學會副理事長,《園藝學報》副主編,第二屆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北京市政協委員,1988年被列入《中國婦女名人錄》,1995年被列入《綠苑巾幗》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