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國家種質鎮江桑樹圃、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桑樹種質資源子平臺2019年開放日活動在鎮江江心洲試驗基地啟動。
在開放日活動啟動儀式上,蠶業所副所長、桑樹種質圃及平臺負責人劉利介紹了我國桑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研究利用的基本情況以及舉辦開放日活動的意義。他表示,舉辦開放日活動首先便于資源利用者現場考察,提出利用需求,提高種質利用效率;開放日活動同時也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歡迎大眾走近桑樹資源、了解桑樹資源、認識桑樹資源,提高資源保護意識,傳播源桑蠶絲綢文化。
據悉,蠶業所國家種質鎮江桑樹圃建立于1990年,2014年成為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子平臺,目前保存收集來自我國28個省(區、市)及10多個國家的野生資源、地方品種、選育品種、品系、遺傳材料等各類桑樹種質資源2369份。保存種質分屬魯桑、白桑、山桑等13個桑種及垂枝桑等3個變種。種質類型及數量均居世界首位。建圃近30年來,在桑樹種質資源考察收集、鑒定評價、深入研究、創新利用等方面取得豐碩成就。特別是平臺掛牌成立5年來,根據桑樹科研與產業發展對種質的需求,創新資源鑒定內容與方法,篩選各類優異種質,主動開展信息服務、資源服務以及各類專題服務,先后為125家(次)單位提供各類桑樹種質資源1485份次,滿足了科研、教學、生產對桑樹種質的需求,為產業轉型升級、多元發展、脫貧奔康、鄉村振興提供了桑樹種質支撐,在服務科學研究、產業發展、企業創新以及服務民生、科學普及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效。
此項活動已是第3年舉辦,時間將持續一個月。(通訊員 王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