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
麻類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南方經濟作物研究中心)與湖南省沅江市人民政府、沅江市濕地保護局簽訂《沅江市蘆筍產業發展規劃》編制、《洞庭湖區南方特色經濟作物示范基地建設》合作協議書。沅江市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李向前,
麻類研究所所長陳萬權、副所長呂江南等出席簽約儀式。
沅江蘆筍(又稱南荻)是洞庭湖區的特色經濟作物,有食藥兼優之功效,有“洞庭蟲草”之美譽。陳萬權認為,沅江發展蘆筍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是天時。沅江市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典型的湖區氣候特點,蘆葦產量名列全國前茅,境內蘆葦面積約45萬畝,年產蘆筍14萬噸以上,有著不可復制的湖洲濕地與極具特色的蘆葦資源;二是地利。沅江地處洞庭湖腹地,湘、資、沅、澧四水交匯于此,是國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核心區,位于長株潭城市一小時經濟圈內,區位優勢明顯;三是人和。蘆筍營養豐富,具有防癌抗癌、降壓抗老、排毒去脂、清胃通腸、瘦身美容等醫療保健功效,是當下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的功能蔬菜,堪稱“洞庭蟲草”。2015年,麻類所有9個科技創新團隊躋身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其中特色蔬菜資源與遺傳改良創新團隊將致力于蘆葦筍等南方特色蔬菜的研究,開展蘆葦筍種質資源收集與評價、新品種選育、健康栽培、綠色植保、食品安全等全方位科研工作。陳萬權表示,我們有能力重點研究解決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科技瓶頸問題,并將匯集各方資源,協同創新,促進蘆葦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蘆筍產品的科技含量。
李向前說,沅江市
麻類研究所服務地方的重要對象之一,雙方分別就編制《沅江蘆筍產業發展規劃》和《南方特色經濟作物示范基地建設合作》等進行了多次深入細致的溝通。協議的成功簽署,雙方的合作邁入了一個新的更加務實的階段,雙方將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原則,共同做好《沅江蘆筍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共同建設好南方特色經濟作物試驗基地。
雙方一致認為,蘆筍產業目前還是一門新興產業,要實現蘆葦從傳統的造紙產業向新興的食品產業轉型,將沅江蘆筍資源優勢轉變為產品優勢和產業優勢,原料是基礎,加工是關鍵,市場是出路,科技是核心。通過“政府主導、行政推動、科技支撐、企業帶動”的發展方略,將加快推進產學研結合、科工貿一體化進程,促進蘆筍產業又快又好地發展。(通訊員 王真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