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牧藥所“雙聯”行動紀實
今年以來,甘肅大地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以單位聯系貧困村、干部聯系特困戶為主要內容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雙聯”行動猶如一場春雨,滋潤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田;恰似一陣春風,為實現甘肅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注入了強大活力,帶來了勃勃生機。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高度重視,按照省委的統一安排,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扎實推進“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
明重點 定目標 加強領導勤組織
2月20日,甘肅省委召開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動員大會后,研究所立即召開“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動員大會,傳達學習省委精神,安排部署“雙聯”行動。為確保“雙聯”行動的順利實施,3月6日,研究所成立了以楊志強所長任組長,楊耀光副所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研究所“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所辦公室,具體協調處理日常事務。4月11日,研究所再次召開中層以上干部會議,對“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進行再動員、再安排,明確了所領導和所屬各部門的聯系村和干部聯系戶。建立了上下聯動、全員參與、分工負責的長效工作機制,由組長全盤負責,統籌安排,副組長組織實施,具體籌劃,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實處。
察民情 問民生 對接工作深調查
按照甘肅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要求,3月,楊志強所長、劉永明書記、楊耀光副所長分別帶領中層干部和專家,多次深入研究所聯系點——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新城鎮3個行政村,通過召開座談會,入戶走訪等形式,進行實地調研。與縣、鎮和村領導就具體的幫扶工作內容和計劃進度進行溝通協調。根據新城鎮肖家溝村、紅崖村和南門河村的發展現狀和致貧原因,在廣泛聽取鎮、村干部和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通過調查了解和篩選論證,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結合研究所工作實際,精心制定了實施方案,明確目標要求,細化工作措施。領導小組率隊多次進村入戶,了解民情民意,并向聯系戶贈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慰問金。做到了工作任務有效對接、工作思路有效對接、幫扶對象有效對接,貼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密切了干群關系,受到了群眾的歡迎。
惠民生 解民憂 雙聯行動穩推進
研究所聯系村臨潭縣新城鎮紅崖村雖然已引水入戶,但從2008年以來,由于新城鎮自來水供水系統水源緊張,無法保證正常供應,村民需要到2公里之外采集受污染的河水以供人畜飲用,且由于飲水困難,部分勞力無法外出打工,嚴重影響農民的生活收入和邁向小康生活的步伐。鑒于此種情況,研究所自籌資金13萬元,在新城鎮和紅崖村領導和鄉親們的支持配合下,實施了紅崖村人畜飲水工程。7月15日,紅崖村、李家莊村人畜飲水工程竣工典禮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新城鎮紅崖村舉行。該工程是研究所在開展“聯村聯戶”行動所取得標志性行動之一。紅崖村、李家莊村人畜飲水工程于2012年4月開工,7月完工。建成54米深機井1眼,50立方米蓄水池1座,泵房1間,護井河堤60米,新鋪設管道450米。紅崖村、李家莊村人畜飲水工程的建成,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紅崖村及李家莊村310余戶家庭,1100余名村民飲水的“難心事”,解決了兩個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釋放了大量勞動力,不但為父老鄉親們創造了一個健康良好的生活環境,而且為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受到了父老鄉親們的高度贊揚。
多培訓 廣覆蓋 科研幫扶得益彰
根據調研情況,研究所充分發揮研究所科技和人才優勢,安排研究所專家或聘請相關單位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現場示范講解,開展政策法規、科技知識、牛羊養殖及防疫技術等培訓,切實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力求通過幫扶促進群眾轉變思路、提升素質、夯實基礎、狠抓增收、興辦實事,推動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5月29日,劉永明書記組織研究所有關專家在新城鎮舉辦了“雙聯富民”行動牛羊養殖及疫病防治技術培訓班,開展了《牛羊養殖技術》和《牛羊疫病防治技術》專題講座。相關專家結合當地牛羊養殖實際、深入淺出、通俗生動的輔導培訓,贏得了陣陣掌聲。研究所還分別向新城鎮及研究所的三個聯系村贈送了肉牛、肉羊養殖技術和牛羊疫病防治技術光盤及200多冊科技圖書資料。
抓科技 利興農 服務三農重實效
一是引進優良作物品種。針對紅崖村種植的油菜品種退化嚴重的問題,行動領導小組先后與相關科研院所聯系,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免費為紅崖村提供200畝地的優質油菜品種“青雜5號”種子。行動領導小組安排相關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現場示范講解,現場指導。7月14日行動領導小組親歷新城鎮千畝優質高產油菜示范點,油菜長勢喜人,豐收指日可待。通過對紅崖村油菜新品種引進和改良、新技術示范與推廣和農民文化科技素質培訓,切實為紅崖村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做出應有的貢獻,這也是研究所造福群眾推動發展的具體措施之一。
二是改良舍飼畜牧,發展家畜養殖。利用南門河村牛羊養殖合作社和村民進行牛羊短期育肥的傳統,發揮研究所科技和人才優勢,運用先進養殖技術和疫病防治技術,幫助農戶擴大牛羊養殖規模和效益,引領養殖業真正成為該村農民增收新的支柱產業。并向南門河村的牛羊養殖戶贈送了牛羊用礦物質營養舔磚、強力消毒靈、曲滯散等獸用藥物,深受養殖戶的歡迎。
三是扶持綠色生態食品加工企業。針對肖家溝村民營企業——臨潭縣高原綠色食品廠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和資金短缺等問題,研究所積極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高生產效率,積極籌措資金,幫助企業建立質檢實驗室,以此帶動肖家溝村及周邊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人心。只要為老百姓做一點事,老百姓都記在心里、寫在臉上,把他當作親人。”研究所“聯村聯戶”行動領導小組將認真總結經驗,借鑒其它幫扶單位的好做法,繼續做好做實幫扶工作,引進草畜優良品種,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扶持相關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因地制宜為幫扶對象尋找符合實際的增收致富途徑和長效機制,力爭早日實現脫貧致富。(通訊員 符金鐘)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