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層 察實情 辦實事
編者按:繼2011年、2012年之后,農業部于今年2月份再次開展了 “百鄉萬戶調查”活動。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張春江、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趙一夫兩位青年同志分別跟隨相關調研組深入河南、陜西兩省調研。在一個月“沉下去,收上來”的調研路上,他們身體力行,走村入戶,傾聽農民心聲;深入田間,了解春耕,記錄百姓所盼;走進車間,感受發展,體察面臨困難。今天,他們重回案頭,寫下收獲,反映三農變遷。下面分享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張春江的心得體會。
受院里和所里派遣,我有幸參加了部里組織開展的2013年“百鄉萬戶調查”活動。今年2月25日至3月24日,由部農產品加工局楊澤釗副巡視員帶隊,第二十四調查組一行四人在河南省深入農村和企業一線調研,累計走訪4個地市的8個縣(區),包括12個鄉鎮、16個行政村、217個農戶和25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召開18次基層干部群眾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調研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調查總報告1篇,農產品加工業專題調研報告1篇,報送情況反映信息8篇,被采用5篇,其中“農民如何看待土地確權”(第20期《情況反映》登載)受到韓部長高度重視,并做了重要批示。
作為院里派出參加“百鄉萬戶調查”活動的一員,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機會難得,在與領隊和組員制定詳細調研計劃的同時,虛心請教調研方法和技巧;在調研期間,努力做到全心投入,身體力行,走村入戶,傾聽農民的心聲;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苗情和春耕備耕狀況;走進豬舍、大棚,記錄農民朋友的所思所盼;走進企業車間,實地感受農產品加工業的迅猛發展態勢,體察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在配合調查組做好調研工作的同時,還做好文字記錄和信息上報工作,一月下來,形成訪談記錄5萬余字,積累了大量關于三農發展的鮮活材料。
通過一個月的基層調研,使我對農村的發展形勢、農業的美好前景、農民的所思所想、加工業的整體發展有了更直接更切身的了解和認識。雖然體驗的辛苦勞累不是辦公室案頭工作所能比,但是農村基層和生產一線的所見所聞,農民朋友、一線工人的淳樸與友好,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努力,深深的感染著我。對我個人而言,通過這次調研不但接了地氣,更汲取到了豐富的營養,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踏實工作,為農業產業發展貢獻全力。
此次調研活動中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狀況調查是重點之一,通過調研我獲益良多,對農產品加工業有了全面的、多維的、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農產品加工業拉動農業蓬勃發展。河南素有“中原糧倉”的美譽,近年來,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6627家,從業人員180多萬,同時帶動大量農民為其提供運輸、儲藏、包裝等配套服務,促進了農民務工和就業。全省糧食、肉類加工能力分別達到700億斤、128億斤,火腿腸、味精、面粉、方便面、掛面、米面速凍制品等產量均居全國第1位,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在全國僅次于山東。在調研中,通過對標準化小麥原料基地、種養加結合的循環小區、飼料、屠宰、面粉、主食、休閑食品等加工企業的考察,發現河南在以工促農、基地與公司結合、全產業鏈建設、產業集群聚集等方面已經進行了豐富的實踐,正在推動河南“中原糧倉”向“天下廚房”轉變。
第二,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在調研中發現了一些限制企業發展的普遍問題。一是大部分企業規模偏小,生產環境和設施條件落后。如武陟縣恒康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生豬屠宰生產線沒有擊暈裝置,生豬上掛屠宰時叫聲凄厲,應激反應巨大。二是原料基地建設不足,原料質量難以保證。商丘市百分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目前生產面粉的原料主要從分散的農戶手中收購上來,品種繁雜、品質各異,對產品品質一致性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三是加工鏈條短,產品以低端為主。多數面類加工企業以小麥磨粉、掛面、方便面為主;生豬和禽類屠宰企業以屠宰、分割等初加工為主,經濟效益較低。四是企業面臨成本制約和融資制約的不利影響。近年來,原料、能源、人力和物流等成本顯著上升,并且招工難、留人難的問題日趨嚴重。延津縣克明面業有限公司和河南遠征面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不得不加大投資引進設備,提高生產的自動化程度。許多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中小微企業,都是季節性收購小麥,常年開工使用,占壓資金非常嚴重,同時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手續復雜、利息高、抵押難、擔保難等問題突出。
第三,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需求迫切。一是企業科技研發能力弱,自主技術創新不足,產品種類少。聯泰食品有限公司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主要生產各類休閑小食品,在完全競爭性的市場中,必須不斷推出新產品才能生存,但目前公司基本沒有研發新產品的能力,只能靠跟進歐美、港臺的發展趨勢,引進生產線來調整和改善產品結構。二是大部分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不多。許多企業沒有自己的技術研發機構,科技人才匱乏,對外部新技術的需求意愿非常強烈,但由于缺少信息溝通渠道,缺乏對高校、科研院所的信任感,因此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與交流較少。廣大企業希望政府部門定期開展科企技術對接活動,組織高水平專家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
另外在調研期間,我們抱著向企業學習、為企業辦實事的心態,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協調臨潁縣辣椒合作社與貴州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公司實現產銷對接,目前雙方已取得進展。結合農科院和加工所的職能,立足于科研單位的優勢,我們積極為調研企業開展技術咨詢和對接,分別與漯河市眾益達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旭瑞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雪鷹速凍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武陟縣即可達食品有限公司、商丘貴友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高老莊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較為深入的交流洽談,探討企業發展的瓶頸,并表達了進一步合作意愿。
今年的“百鄉萬戶調查”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調研中的所聞所見所思所獲將使我受益終生。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