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在黑龍江省樺川縣舉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稻作區土壤培肥與豐產增效耕作技術”2020年項目成果展示及秸稈還田耕作技術現場會。項目組針對東北一熟稻區秸稈還田量大、還田難的問題,從2015年開始研究秸稈還田耕作技術,此次會議對水稻收獲拋撒改進裝置,反旋深埋機等研究成果和作業效果進行了展示。
項目首席及各課題負責人分別介紹了示范推廣的“樺川模式”、稻田肥力演變及培肥耕作途徑、稻田全耕層培肥技術、秸稈還田輪耕增氧耕作技術、培肥產品及其施用技術,以及我國復合種養、雙季稻、再生稻、水旱兩熟、北方一熟五大稻作系統豐產增效耕作模式等方面的標志性成果。參會人員觀摩了水稻收獲與秸稈還田、耕整地作業和農機具作業效果,并詳細了解了秸稈還田下不同耕整機具的現場作業效果。現場專家對農戶們提出的秸稈還田后病蟲害防治等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
據介紹,該項目研發的秸稈反旋埋茬還田技術,秸稈翻埋程度可達到90%以上。據測算,水稻平均產量可增加6.5%,同時秸稈還田還可以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平均每畝降低成本10~25元。目前這一科研成果有望大面積推廣。
現場會上還開展了“田間課堂”技術培訓,項目組專家“手把手”教授當地的種植大戶水稻耕作的新技術。(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