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地里來了“合唱團”
10月20日的山東,臨近霜降,氣候轉涼,而青州市東夏鎮后史村的姜地里卻暖意盎然,熱鬧非凡。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唐華俊、院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高士軍、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王道龍等一行10余人來到后史村生姜實驗基地,深入田間地頭,對資劃所第一黨支部與后史村黨支部通過解決“毒姜”問題開展的一系列合作共建開展調研,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開闊思路,出謀劃策。
時間回到2012年。
這年山東發生了“毒姜”事件,在生姜種植、保存等環節使用違禁農藥,影響了當地生姜的種植與銷售,不僅影響到“舌尖上的安全”,也對當地的地下水、土壤和人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這則消息引起資劃所第一黨支部的關注。他們通過與后史村黨支部聯系、溝通后發現,生姜病蟲害是阻礙生姜生產的重要障礙,單靠一個專業的專家很難有效克服。為此,他們請來了所里其他部門以及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的專家組成了聯合專家組。
“聽說中國農科院在后史村建了生姜無公害種植實驗基地,我們讓濰坊市有生姜種植的各區縣農業局副局長、植保站站長也一同來學習參觀。”濰坊市農業局局長王漢成說。
在后史村生姜種植基地,資劃所第一黨支部書記周振亞介紹說:“試驗地集成了資劃所的微生物菌劑、節水灌溉、水肥管理,植保所的土壤消毒,蔬菜所的線蟲防治等多項技術,共同克服‘生姜連作障礙’,替代違禁藥品的使用,把‘毒姜’消滅在田間地頭。2014年在后史村及周邊村推廣面積300畝,培訓農戶300人次。”
在隨后支部合作共建暨院地科技合作座談會上,唐華俊對資劃所第一黨支部與后史村黨支部通過1年多合作共建取得的成效表示祝賀。他強調,中國農科院作為國家級科研機構,重視基層黨支部合作共建的工作。資劃所第一黨支部與后史村黨支部的共建是一次有價值的探索,對科研成果如何轉化為生產力、如何為農業農村經濟服務以及在科研單位中黨的建設如何發揮作用提供了參考。
唐華俊強調,當前我國農業形勢嚴峻,中國十幾億人口如何吃飽、怎樣吃好以及環境治理是農業面臨的重點問題,也是農業科技工作者努力要解決、努力提供科技支撐的重點。唐華俊希望兩個黨支部的合作共建將來在技術層面進一步規范標準生產,通過共建建立一套生姜生產的標準規范模式。希望中國農科院和濰坊市建立全面的合作關系,通過中國農科院豐富的科研資源提供科技支撐,為地方農業生產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聽了專家們的發言,濰坊市農業的未來發展越來越清晰了。”濰坊市農業局副局長冷明輝說。“希望合作共建越來越深入。” 青州市副市長郭永超笑著說。
對于今后的合作打算,周振亞說:“希望在推動生姜種植合作社發展、解決農業生產問題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后史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農村發展中發揮領頭雁的作用。”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