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條件有利有弊
從5月下旬至6月中旬,全國農業區的氣溫都達到喜溫作物生長發育適宜溫度,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北部10天的平均氣溫都達到21攝氏度至27攝氏度,長江流域中、南部地區達到23攝氏度至27攝氏度,氣溫雖有波動,但不大,總的對作物生長有利。“三夏”期間,全國各地降水量都有增加,淮河以北地區達到40—65毫米,淮河以南地區達到100毫米以上。“三夏”期間的水分條件比春播期間要有利。但各年間的變化大,華北平原北部有的年份只有20毫米左右,有的年份達到80毫米以上,偏少的年份形成干旱,對夏播不利,偏多的年份對夏收不利,這是在“三夏”期間應當注意的問題。今年麥收期間有些地區雨水偏多,這應引起特別重視。
防災抗災積極準備
我國是季風氣候顯著的區域,夏季風的進退、早晚、強弱的不同,都會引起天氣氣候的不穩定,任何季節都可發生干旱、雨澇、冰雹、熱害等,“三夏”期間也會發生,病蟲害的為害增加。
屬夏收的災害有干旱、干熱風、雨澇、冰雹等。冰雹為害小麥的情況很少;干熱風對北部剛進入灌漿期的小麥有影響,可用澆麥黃水或噴灑磷鉀葉面肥、草木灰水和腐植酸鈉等制劑預防,可以減輕為害;連續長時期干旱的地區,小麥處在灌漿初期可以澆水防旱,如已進入蠟熟期不宜澆水,否則會引起貪青晚熟;雨水過多應排濕防漬,防止倒伏和麥粒發芽,趁晴天搶收,及時晾曬,防止霉變。
屬于夏播的災害有干旱、雨澇。干旱和雨澇都會造成延遲播種,出苗困難,應采取適當澆水或排水降濕,保證全苗。
屬于夏管的災害有干旱、雨澇、冰雹,春播作物正值需水需肥多的生育階段,干旱期長應及時澆水,雨澇引起土壤過濕或漬水,影響作物生育和產量,應及時排水防漬。如有冰雹發生對玉米為害較大,為害嚴重的玉米不要翻耕改種,應及時中耕松土,追速效性肥料,玉米會很快恢復生長,正常成熟,能獲得一定的產量。
此外“三夏”期間正是病蟲大量發生的季節,主要有玉米螟、粘蟲、蚜蟲、螻蛄以及大小斑病、谷瘟病等,應及時防治,避免造成嚴重損失。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研究所研究員 崔讀昌《人民日報》 (2004年06月13日 第六版)
分享到
“三夏”要注意防災抗災(科技推廣站)
發布時間:2004-06-16
|來源: 人民日報(2004.06.13 )|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