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召開“2012年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為對北京市奶牛產業的健康發展和技術提升作出貢獻的團隊和專家給予表彰。中國農業科學院
飼料研究所飼料與營養功能研究室榮獲“先進團隊”稱號,飼料所屠焰研究員、李秀波研究員獲評“先進個人”。

表彰大會頒獎儀式(左一為李秀波研究員,左三為屠焰研究員)
據介紹,屠焰研究員是飼料與營養功能研究室主任。該研究室通過調研,深入了解了京郊不同體制奶牛場的群體結構(國營、集體、個人)、飼料原料來源和組成、飼料營養價值及檢測手段、精飼料配比、精粗飼料飼喂比例、青貯飼料使用及制作技術、現代飼養管理技術等基本現狀,并提煉出制約奶牛發展的主要技術問題,制定出今后5年服務奶業發展的主要工作內容、任務指標、技術措施等。2012年,該室組織專家對北京奶業進行了深入調研。該室專家積極參與了團隊總體調研報告的撰寫,確定了飼料與營養方面的重點工作:推行科學評價飼料質量的評價體系;建立北京市奶牛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基礎數據庫;完善和推廣不同飼養模式下的粗飼料調制技術;研究示范精粗飼料正組合效應配伍技術及TMR日糧加工技術;培訓和推廣后備牛科學培育體系,提高牛群整體質量,確保充分發揮品種的遺傳潛力;促進奶牛生產對環境影響的研究與檢測,使奶牛生產能夠實現健康、優質、高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同時,該室科研人員還通過試驗研究,研制、篩選出犢牛專用代乳品、專用顆粒料產品各1種,并申請發明專利2項。2012年示范牛場總頭數達到1376頭。示范場示范用犢牛與原有技術培育的犢牛,斷奶時體重和體尺差異不顯著。據示范場經濟效益核算,與飼喂常乳的犢牛相比,平均每頭犢牛可節省培育成本440元。
李秀波研究員2012年度開發的奶牛用新獸藥通過北京市農業局審批,填補了國內此項技術的空白。選擇昌平區舊縣興發奶牛場、三元一牧、渠頭、草場、半河牛場等五個示范場推廣示范奶牛乳房炎防治技術,集中培訓奶牛安全用藥知識1次,現場指導67次,采集樣品近2000個(血樣、奶樣),分離鑒定病原菌12種,分離菌株3000多個,建立基礎數據庫1個。(通訊員 王苑)